山東新高考方案27日正式公布。《方案》要求,新高考制度下,高校要提前2年向社會公布分專業(類)的招生選考科目要求,實行“高校選科”與“學生選考”。那么,高校和考生應如何應對這種新的高考形勢? “高校選科”與“學生選考”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
把自主權還給擁有者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所謂“高校選科”,是指高校按照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確定高中學生報考本專業必須學習的等級考試科目。所謂“學生選考”,是指高中學生根據“高校選科”要求和自身興趣、志向和學習優勢,綜合分析自己要選擇哪三門學科作為自己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高校選科”和“學生選考”是這次改革的兩個關鍵環節,這項制度的設計,基于三個“還給”,即:把招生自主權還給高校,把辦學自主權還給高中,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
把招生自主權還給高校,賦予了高校按照自己的辦學定位和專業要求,確定高中學生必須修習相關課程的權利,這是尊重高校招生自主權的重要體現。把辦學自主權還給高中,使高中學校能夠隨著“選課走班”制度的普遍實施,逐步走出同質化教育的羈絆,邁向特色化多樣化辦學道路。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給予學生課程學習的主動選擇權利,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釋放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保障學生個性自由發展。
迎接新挑戰,考生職業規劃要趁早
記者獲悉,首批等級考試科目報考要求將于4月份公布,主要面向2017年高一入學新生。
面對新的高考形勢,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高校和考生都要積極行動起來,主動迎接新高考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對高校來說,應該進一步明確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調整細化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明晰人才選拔標準。合理提出分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確定招生錄取辦法,建立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扎實開展學科專業建設,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完善質量監控機制,不斷提升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對于考生來說,要加強職業意識培養。要從高中階段甚至更早就開始。要關注自身的興趣特長,尊重自身興趣、愛好、特長,放棄功利化選擇,積極尋找自身興趣特長與職業規劃的合理交匯點。做好日常學習積累,在全面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同時還要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材料的積累和記錄。
有專家認為,“高校選科”與“學生選考”,是高考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對引導高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高校特色辦學、強化專業建設,促進學生個人發展對接國家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膠東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