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會已經悄然來臨,信用信息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4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初步建成,信用記錄和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已覆蓋省級大多數部門。
據了解,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于2015年10月27日正式啟動,于2016年底基本建成。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和理念,我省已經構建起橫向連接56家省直部門,縱向貫通國家和全省17市的信用信息歸集和共享網絡。截至目前,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歸集了全省各級各類信用信息4億余條。依托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平臺將相關的信用信息記入了對應的社會主體名下,企業法人公共信用信息數據庫已基本建成。
據介紹,2015年以來,聯合人行、財政、環保、公安、質監等50余家部門和單位,印發實施了對失信被執行人、失信企業等28個聯合懲戒備忘錄,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優秀青年志愿者等5個聯合激勵備忘錄,對出入境檢驗檢疫企業、電子認證服務行業等3個聯合獎懲備忘錄。
目前,重點領域失信“黑名單”信息能夠及時共享,法院系統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稅務系統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名單、工商系統嚴重失信企業及經營異常名錄,已在省信用平臺實現互聯共享。我省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認真落實,信用聯合獎懲取得積極效果。省工商局2017年全年依法在工商登記環節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聯合懲戒,全省共對3384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了任職資格限制,依法公示股權凍結信息4.28萬條。去年以來,各級各部門以聯合懲戒為抓手,在多個領域開展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完成了1019家失信政府機構和3693家涉金融領域失信企業的專項治理階段性任務,效果顯著。
此外,作為全省信用體系建設的門戶和窗口,“信用中國(山東)”網站運行良好,網站總瀏覽量已突破500萬人次,社會關注度逐月提升。通過官網已公示全省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513萬條、公示全國信用“紅黑名單”信息882萬條。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