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網發布《關于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確定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1082 人)。其中,山東共有 44 人入選。新泰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獨桿蹺》第五代傳承人王宗祿上榜。

  據了解,截至目前,新泰市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1 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3 人,地級代表性傳承人 24 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32 人。

  《獨桿蹺》第五代傳承人王宗祿,出生于 1934 年 8 月,系新泰市羊流鎮大洼村農民。他八歲學藝,十一歲上桿表演,作為大洼村民間故事隊藝術指導,他聰明苦學,吃苦耐勞,雖然只讀過三年私塾,但他精心研究、善于鉆研。幾十年來,在他的悉心指導下,培養和造就了百余名獨桿蹺傳人,使一個土生土長的民間舞蹈發展成著名的中華絕技。

  獨桿蹺又叫“獨腳蹺”,發源于清光緒 23 年(1897 年)左右,由大洼村王氏在雙腳踩高蹺的基礎上獨創的,至第三代傳人王兆杰時已日臻成熟,建國后已傳至第六代。其藝術造型奇特,獨樹一幟,形象生動逼真,動作活潑詼諧,具有顯明的地方特色。又因其難度大、風險高,更加引人入勝,系全國獨一無二的藝術表演形式。獨桿蹺第 5 代傳人王宗祿和其它幾位老藝人一樣,非常重視這門獨門絕技的傳承問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創建和傳承曾形成一個非常完整的道白、道具絕技表演體系。他技藝高超,在豐富獨桿蹺高難度動作和優美觀賞性上下了一番深功夫,像單腿跳蹺這樣已在第三代就失傳的技藝,經過他挖掘整合,又重現了光彩。

  王宗祿的表演技藝嫻熟、高超,先后被載入《齊魯民間藝術通覽》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2008 年“獨桿蹺”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泰山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