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上午,備受矚目的魯南高鐵在經過一年半的線下施工后,迎來正式鋪軌,標志著魯南高鐵正式轉入線上施工,比預期提前三個月,魯南高鐵明年年底通車的腳步近了。

  魯南高鐵建成后,將與京滬高鐵、青連鐵路、鄭徐客專以及規劃的京九客專、京滬二通道5條國家干線鐵路實現互聯互通;屆時,臨沂到濟南將由近4小時縮短為不到1小時,從臨沂到北京和上海,將由10多個小時縮短至3小時左右。

  提前三個月

  進入鋪軌期

  6月27日上午,在山東臨沂費縣北站,魯南高鐵全線首對長達500米的鋼軌穩穩落在無砟軌道板上,向日照方向延伸,標志著魯南首條高鐵進入鋪軌施工階段,也意味著魯南高鐵正式從線下施工轉入線上施工。

  “比預期鋪軌時間提前了三個月!”魯南高鐵公司臨沂指揮部指揮長趙治冶說,魯南高鐵從2016年12月17日開始施工,用時一年半線下施工完成,今年年底如果順利的話,會有電氣化安裝工程,預計明年4月份鋪軌完成,明年6月30日之前進行聯調聯試,確保明年年底通車。

  中鐵十四局魯南高鐵項目部項目經理公緒論介紹,按照計劃,今天鋪軌啟動,從線下施工轉入線上施工,預計年底全線完成250公里。據介紹,魯南高鐵采用分段建設模式,由日照至臨沂段、臨沂至曲阜段、曲阜至菏澤段、菏澤至蘭考段組成。目前,日照至臨沂段、臨沂至曲阜段正在建設。

  負責此次鋪軌施工的中鐵十四局承擔了魯南高鐵日照至曲阜段雙線532公里的鋪軌任務。中鐵十四局鋪軌項目負責人崔維華介紹,鋪軌任務工程量大、工期緊、任務重,站線施工涉及曲阜東站接軌工程,且鋪軌跨越既有膠新線、青連線、京滬線等5條線路,施工安全風險壓力大。

  從臨沂坐高鐵到濟南

  只需花費一小時

  “期待早點通車!越早越好!” 在濟南歷下區上班的王女士是臨沂人,她在濟南上了四年學,又工作了一年,可是每次想到回家,心里都難免有些發怵。“不管是坐汽車還是坐火車去臨沂都得四小時左右,火車還經常晚點!”王女士回憶說,每次都是節假日回家,正是交通擁堵的時候,回一趟家非常困難。“火車要么搶不上座,要么就是自己坐著,看著過道里的旅客站著,總之很不爽!”

  27日,王女士很興奮地在朋友圈轉發了魯南高鐵正式鋪軌這條新聞,并對通車時間、通車后用時等問題向記者進行了詳細咨詢。

  魯南高速鐵路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韶峰介紹,魯南高鐵建成后,將與京滬高鐵、青連鐵路、鄭徐客專以及規劃的京九客專、京滬二通道5條國家干線鐵路實現互聯互通,將結束菏澤、臨沂、日照不通高鐵的歷史,為3500萬人提供出行便利,對于促進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和沿線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屆時,臨沂到濟南將由近4小時縮短為不到1小時,從臨沂到北京和上海,將由10多個小時縮短至3小時左右。

  山東高鐵路網更完善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對魯南高鐵開始鋪軌進行實時報道,壹粉們的評論熱情如潮,期待滿滿。

  “終于要開了,等好久了”壹粉“靜賞花開顏如玉”說。“帶著小兜一起前進”也說:“期待早日通達”。“非常期待!高鐵給我們臨沂帶來了方便!”除了魯南人民的期待,還有感嘆速度之快的,比如,壹粉“倚風賞雪”就留言說:“到時候,應該會還沒坐穩就到站了!”

  也有的壹粉對魯南高鐵對山東經濟的帶動作用寄予希望。“支持魯南地區交通發展”“以后旅游更方便了!”“坐上飛快的高鐵,看發展飛快的山東。”等留言期待滿滿。

  “魯南高鐵的開通對山東整個高鐵路網的完善,以及推動山東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公緒論介紹,魯南高鐵東起日照,與青連鐵路日照西站接軌,向西經臨沂、曲阜、濟寧、菏澤,與鄭徐客運專線蘭考南站接軌,全長494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山東省“三橫五縱”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連接通道,也是山東省目前建設里程最長、投資規模最大、建設條件最復雜、沿線人口最多的鐵路項目。

  先填石塊后覆山皮土

  保護臨沂萬畝荷塘

  自2016年12月進場以來,中鐵十四局魯南高鐵項目部創造了全線施工的多個第一:試驗室全線首家通過驗收、全線首個承臺在臨沂北特大橋澆筑、全線首榀箱梁在費縣梁場澆筑、全線首榀箱梁在臨沂北特大橋架設、全線首段無砟軌道通過首件工程評估驗收……

  對于施工中張拉過程不規范、誤差過大、數據不精確等問題,費縣梁場采用智能張拉壓漿設備有效解決。另外,在箱梁養護中采用可移動式的自動噴淋養護系統,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有效節約了施工用水。

  施工中遇到臨沂萬畝荷塘,為了保護萬畝荷塘的環境,建設者采取先填石塊后覆山皮土的方式鋪設便道、搭建平臺,最大限度減少對水質的污染。為杜絕渣車輛隨意傾倒混凝土、泥漿和渣土泄漏等問題,施工人員建立了車隊內部考評機制,按月兌現獎罰,大大改善了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在橋梁下部結構施工中,他們采用“四套工裝”新工藝,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加快了施工進度,安全質量有序可控。針對線路橋梁工程占比高的問題,項目部配備199臺施工設備,不斷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此外,他們還給鋼筋加工場配備了數控彎筋調直一體機,在拌合站安裝了粉料取樣裝置,施工現場墩身使用了新型工藝“滴灌養護”,實現了全自動噴淋養護。

  公緒論介紹,為加大科技創新,項目部成立了以職工名字命名的“常立軍技術創新工作室”,他們研發的“樁基環切工藝”“樁基鋼筋存放平臺”“可循環使用吊筋”等工藝在全線得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