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王府街道七迴峪村一段十余米長的生產路被沖出了一個深十幾米的大坑,9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現場看到,經過持續四天的搶修,大坑已基本填平。七迴峪村兩千多米長的生產路基本上打通,老百姓可以恢復生產了。災情發生后,七迴峪村不等不靠,村民們自發捐款20多萬元,用于家園重建。

七迴峪村生產路已經打通。七迴峪村生產路已經打通。

  可以恢復生產了

  七迴峪村村西北側位置有兩條通往山上農田的生產路,9月4日上午,記者沿其中一條一直往西走,走了一千多米就聽到了機械車輛的轟鳴聲。記者走上前去看到,幾輛機械車輛正在進行施工作業,搶修生產路。

  目前,這段生產路已經基本恢復,搶修已接近尾聲。在搶修之前,這段生產路被洪水沖出了一個十幾米深的深坑,行人和車輛都無法通行。

  七迴峪村整個村里的生產路有兩千多米長,其中有多處被沖毀,其他的損壞路段都已經搶修完畢,只剩下了這處最嚴重的地方。村黨支部書記張來敬告訴記者,他提前預約了幾輛機械車輛,自9月1日開始對這個深坑進行填平,搶修這一段生產路。

  由于深坑面積太大,村里經過考慮,不得不把沿線道路上的泥土挖出來,填在這個深坑里,填出一條道路來,這樣這一段道路就比其他路段的生產路要矮一些,但走人通車都沒問題。經過近四天時間的搶修,這段生產路已經基本被搶通。

  “我們這幾臺機械車輛連續工作了四天,今天就可以完工,這一段道路搶通后,我們村里的主要生產路就打通了,村民可以下地恢復生產了。”張來敬說。

七迴峪村村民自發捐款名單。七迴峪村村民自發捐款名單。

  村委發出倡議,村民捐款20多萬元

  記者了解到,搶修道路的資金,都是村民們湊起來的。在七迴峪村村委會辦公室的墻上,張貼著三張大紅紙,其中一張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名字,是此次為村莊捐款的名單;另一張紙上則是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向捐助人員表達感謝的感謝信。

  記者在捐款名單上看到,村里的一家企業捐款30000元,有兩名村民分別捐款10000元。其他有的捐款5000元,有的捐款3000元,最少的也捐了500元錢,捐款總額達到了208600元。

  張來敬說,他們村經濟條件一般,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靠種植玉米、小米、地瓜等農作物。這次洪災發生后,村里的主干道路和基礎設施基本都受到了損壞。村委班子經過商議,決定不能等不能靠,要立刻展開生產自救。村集體沒有錢,就號召大家踴躍捐款,村兩委班子和黨員主動帶頭捐款。

  “說實話,我們村的老百姓手里都沒有多少錢,可碰到這事誰都不含糊,紛紛主動捐款。我們村179戶555人,除了極個別十分困難的家庭,每戶最少捐了500元,這是連我都沒有想到的。”張來敬對記者說。

  每分錢花在刀刃上,盡快重建家園

  張來敬告訴記者,此次洪災給村里的基礎設施造成的損失確實不小,部分道路癱瘓,部分村民家的房屋倒塌,兩條生產路沖毀,大部分崖頭滑坡、百余米的大堰墻倒塌,此外村里的西溝橋大堰等水利設施都被沖毀。這些基礎設施關系著村民的生活、生產,每一樣都必須修,還得盡快修。

  經過商議,村里決定先把最關鍵的道路打通,經過十多天時間的努力,目前村里的主干道路和兩條重要的生產路已經基本打通,村民的生活生產恢復了正常。接下來,他們將對滑坡的崖頭、損壞的大堰等進行整修,工程量非常巨大。

  張來敬說,盡管村民們在此次洪災面前非常給力,湊起了20多萬元的救災資金,但要想把這些被損壞的基礎設施全修好,資金上還有非常大的缺口。

  “這筆錢是村民們咬牙節省下來的血汗錢,我們必須得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也請每一位村民監督我們,希望我們共同努力、齊心協力、想方設法,盡快把我們的家園重新建起來,不管困難再多,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張來敬說。

  (濰坊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