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山東省臍血庫又一例自存臍帶血成功出庫,前往深圳,奔向自己的小主人小山(化名)。在那里,小山將使用它進行自身腦癱的治療,改善自己的疾病癥狀。同時就在昨天,一名來自德州的腦癱小患兒成功輸注自體臍帶血進行治療。

能夠站立能夠站立

  成了家人對他最大的期盼

  對于普通的2歲孩子來說,無時無刻不在上躥下跳中,能夠老老實實的坐在那,對他們來說太難了。而2歲多的小山,躺在床上卻是最舒服的姿勢。因為這樣,他就不用在坐著的時候,用手肘去費力支撐隨時要倒下的上半身;因為這樣,他就不用靠著父母的手,去練習那沒有多少力氣的雙腿。

  小山因三個月大時,頭部仍沒有支撐力,去醫院檢查,說因大腦缺氧引起發育不良,最終確診為腦性癱瘓。2歲多的小山至今仍無法自行翻身,更不要說依靠自己站立或行走了。

  兩年的時間里,一家人帶著孩子,輾轉多地,尋求治療良方:電擊、蠟療、按摩等等,花費所有的積蓄與精力,只為讓孩子能夠站立起來。

  每名腦癱患兒的背后

  是一個家庭的茫然失措

  腦癱是臨床較多見得小兒神經系統疾病之一,更多人可能想不到的是,腦癱的發病率一點也不低,發達國家的腦性癱瘓發病率為1.8‰-4.9‰,我國的發病率為1.8‰-6‰。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600多萬名腦癱患者,其中12歲以下的腦癱患兒有178萬人,每年新增腦癱病歷四至五萬人。

  周六日,本是全家其樂融融,父囑母教的日子。而對“腦癱兒”家長來說,大部分的周六日卻將流連在孩子病房與各個康復區之間,更要協助培智醫生一起對孩子展開治療。而且,所有耗費掉的心力和努力,只是為了完成其他幼兒早早就掌握的事情:走路、微笑、學話、使用筷子等等。

  腦癱治療雖然有運動療法、作業療法、物理因子治療、中醫治療、言語治療、手術治療、矯形器等等,國內外治療方法達300多種,但傳統療法不能改變腦損傷的結構破壞,只能一定程度上緩解肌肉痙攣和促進運動能力發育,部分糾正異常運動模式。因此,國內外專家不斷探索開發新療法,其中一個就是開展對腦癱患兒的自體臍帶血治療。

  回輸自體臍帶血治療腦癱

  給“慢天使”一個新的希望

  據了解,近年來,美國、韓國等多個國家開展臍血治療腦癱臨床試驗,取得了喜人成果,自體臍血治療腦癱逐漸被業界認為是臨床新趨勢。

  世界首例臍帶血移植專家----美國杜克大學兒童移植中心及羅伯特森細胞治療臨床轉化中心首席專家Joanne Kurtzberg教授主持的多項臨床研究顯示,臍血可以促進腦部神經元的修護,足量的自體臍血輸注能夠促進腦癱患兒運動功能恢復。

  韓國漢陽大學Lee Young-Ho教授通過對輸注靜脈自體臍血6個月以上的腦癱兒童腦的療效的結果評估表明,自體臍血輸注安全可行,對腦癱患兒有益。

  由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和韓國漢陽大學聯合開展的《自體臍血治療腦癱》臨床科研項目,目前已為12例腦癱患兒進行自體臍血輸注,其中有4例患兒完成評估,在輸注臍血半年之內運動、認知功能明顯改善。

  而我國也有腦癱患兒進行自體臍帶血回輸后,疾病癥狀有了可喜的改善!

  來自汕尾的黃女士的孩子3個月大時,診斷為腦癱。7月10日孩子在市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完成了自體臍血移植。8月4日,自體臍血回輸25天后,孩子肌張力有所緩解,大運動發育有明顯進步。

  來自清遠的腦癱患兒小波(化名),長到2歲還遲遲不會站立,2018年1月12日,小波接受了自體臍血回輸。到了4月份,他開始學會站立行走,咿呀學語。在6月21日隨訪中,小波已經能夠獨立行走數十米,聽懂簡單的指令,還能進行搭積木等較為精細的活動,進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