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網絡上關于“微信家長群”的話題頗為火熱——老師因對學生點名批評導致家長不滿、家長因開“豪車”送孩子上學結果被其他家長“踢出群”等,大大小小的事件層出不窮。本用于方便家長和學校溝通的渠道,卻成了“每天都開的家長會”,動輒刷屏的百余條信息,給家長和老師都造成了不小的隱形負擔。

上午上班的間隙,孫女士拿起手機刷屏,最先點開的永遠是孩子的班級群?!耙粫豢从謳资畻l信息,這些人天天不用上班么?發這么多信息?”
看班級群消息,是個“痛并快樂著”的事情。老師除了在群里發通知,還會發一些孩子活動的照片,最重要的是點評孩子的作業和在校的表現。每次看到孩子的名字出現在表揚欄中,孫女士特別高興,要是被老師批評,還是覺得挺尷尬。雖然班級群建立的初衷是便于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家長們渴望通過群了解到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然而當老師們真的將孩子的信息公之于群時,又有家長表示“亞歷山大”,生怕下一秒就被老師點名。
不僅如此,家長們的“秀娃”也讓孫女士反感。“有些家長,整天往群里發自己家孩子的情況,就算是刷個碗都得拍照上傳。下面還好多家長在那附和,夸孩子懂事、夸孩子優秀,但是我覺得挺煩?!睂O女士指著手機對記者說,“你看,還有好幾個微商,在群里賣東西,特別煩人?!?/p>
10多個班級群輪番“轟炸”
相比被老師點名的“恐懼”,信息太多也讓很多家長頭疼。記者發現,一般一個班里至少有兩個班級群,一個有老師在的班級群,一個沒有老師加入的家長群。有些班級建群更多,多的甚至可以達到十幾個群,每天收到的消息上百條。
家長周女士作為班級家委會一員,加了8個班級群,消息量上百條都算正常?!拔覀儼嗲闆r比較復雜,除了全員的QQ群和微信群,我們家委會還有單獨的群,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家長建了群,還有一些活動群和學習小組群,同一個培訓班群?!庇绕涫前嗉壢珕T群,老師不管發一句什么話,下面都會跟著一串“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等等,加上各種表情,手機一下子就滿屏。要是看的不及時,老師發的消息很快就淹沒在一片“贊美”之中。
周女士說,現在她每天處理群消息就要花上不少的工夫和精力,尤其是遇到一些特別喜歡分享感悟的家長,一天光雞湯文就能發上幾十條,令人不勝其煩。
老師:隨時隨地被@我們也很無奈
作為一名有著豐富經驗的教師,濟南某小學的班主任張婷(化名)覺得自己簡直有了“手機恐懼癥”。
作為班主任,張婷教著兩個班的英語,同時還兼管著學校少先隊的活動。她告訴記者,自己至少加了20個以上的家長群。
“除了自己班里的家長溝通群,還有家委會群、作業通知群、活動通知群等等,有些時候莫名其妙就被家長拉入了組建的小群?!睆堟谜f,每天各種群里都在閃消息,幾十條消息一起閃,別說回復了,就連看都很費勁。有一次自己發了一條“天冷了,明天活動穿長褲、坎肩”的消息,有家長就在群里反復追問“什么樣的長褲、什么樣的坎肩”等。最頭疼的是填表格,即便在通知里詳寫了步驟和要求,還是不停地有家長在群里追問應該怎么填。
不過,最讓張婷郁悶的,是家長們整齊劃一的“客套話”。
“每次在群里發個通知,都有家長在后面評論‘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等,雖然感謝家長對工作的認同,但這樣刷屏,會淹沒重要的通知,有家長不知道情況,還會繼續追問,真的很累?!睆堟谜f。
同樣是被班級群攪的頭大,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葉子(化名)形容自己是“每天都開家長會,24小時上班”。
“有家長不分時間段的跟老師交流,詢問孩子的情況。上課的時候不能及時回復,就會有家長投訴,甚至有一次都投訴到了12345?!比~子說,有一次,班里有個特別愛哭的學生因為作業沒完成在家哭了,孩子的媽媽覺得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太難,為此跟老師發微信,傾訴自己的不滿一直到凌晨一點。由于家長的情緒比較激動,葉子就硬撐著陪著她,和她反復解釋布置當天作業的初衷。
支招:建家長群之前,把“丑話說在前頭”
記者調查發現,也有一些班級群運行良好,沒有出現百條消息輪番轟炸的情況。
歷下區的一位班主任張老師告訴記者,最開始她也被家長群的消息“轟炸”得暈頭轉向,在帶新一屆班級時,她和家委會經過約定,把“丑話說在前頭”,提前規定好了班級群發消息的公約,例如“老師沒有說請回復就不要回復”、“不要在班級群里發無關消息”、“不能有任何刷屏、拉票行為”、“有問題小窗班主任”等,經過這段時間的實踐,目前群里反饋的效果良好。
此外,之前張老師都是把孩子的作業情況、測評情況直接發到家長群里,因為有家長投訴“傷害孩子自尊心”,后來改成了只在群里表揚孩子,而且不出現名字,只出現學號。有問題的時候就點對點的溝通,這種“和緩”的溝通方式也得到了很多家長的認可,
張老師說,老師不會因為哪位家長在群里回復更積極、刷屏更多而對孩子更關心,所有的孩子在老師的眼中都是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