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1月7日訊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于當前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投資、穩外貿、穩外資、穩預期工作,有效應對外部發展環境變化,進一步擴大內需、補齊短板,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近日,省政府制定《關于進一步擴內需補短板促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42條具體舉措,努力擴大有效投資,切實增強消費基礎性作用,促進外需穩定增長。

  在42條舉措中,9條涉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加快推進全省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建設的任務節點:到2020年,建成濟青高鐵、青連鐵路、魯南高鐵曲阜以東段、濰萊高鐵、濟萊高鐵和黃大鐵路、青島董家口港疏港鐵路等項目,全省新增鐵路運營里程145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960公里,逐步實現覆蓋全省、通達周邊主要城市的“1、2、3”小時陸上交通圈;建成龍口至青島、濟青高速改擴建等20條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58公里;建成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菏澤牡丹機場、濟寧曲阜機場;投資250億元,推進沿海港口一體化發展。

  市政、環保、信息等領域布局發力。制定出臺《推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意見》,2018年完成投資1000億元,加快濟南、青島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推進城市綜合樞紐、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等市政項目建設。加快區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建設、企業污染排放監控信息化建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利用處置項目建設、環境風險防范及能力建設等。到2020年,要基本實現農村地區移動寬帶網絡人口全覆蓋,農村家庭基本具備100M以上接入能力。

  積極培育新動能。到2020年,實現大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2020年底前全省主導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一輪高水平技術改造,企業技術改造后產生地方新增財力的50%連續3年全部獎補給企業。對牽頭承擔或參與實施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省財政擇優給予每個項目最高1000萬元經費資助。扶持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自2018年9月1日起,省財政對獲得國家創新創業特色載體的,給予一定獎勵;對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

  加大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投入。2018-2020年,各級財政專項和行業扶貧資金投入450億元以上,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消除絕對貧困。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到2020年,投資1500億元,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

  切實增強消費基礎性作用。對我省納入國家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的新能源汽車,按規定給予每輛2-50萬元推廣應用補貼。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公交車給予運營補助。嚴格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和稅收政策,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擴大服務消費。推動全域旅游一體化發展,降低國有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總體幅度50%。2018-2020年,每年安排10億元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對養老機構給予建設補助和運營補貼。加強商標品牌培育,持續打造“好客山東”品牌,規范使用“好品山東”品牌標志標識。

  促進外需穩定增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進實施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制度,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實施境外百展計劃,引導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及亞歐非重要市場。選擇30個縣(市、區)開展外貿轉型升級試點,推進特色產業集群+國際自主品牌+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境外營銷網絡發展新模式,省財政給予獎補。提高出口退稅效率,對出口企業申報退(免)稅,審核審批的平均時間比規定縮短50%以上。制定出臺歐亞班列培育期綜合支持政策,力爭2019年歐亞班列開行往返量達到500列。

  強化制度保障。今年底實現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大使制度全覆蓋。建立重大外資項目聯席會議制度,實行重大項目“一事一議”“一項目一議”。加快推進“一次辦好”改革,大力推行并聯審批,確保45天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定國有資本投資負面清單,省屬企業70%以上的新增投資投向新興產業和功能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