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航展11日在珠海迎來“高光時刻”:殲-20戰機首次在公開飛行展示中掛彈開倉,震撼獻禮人民空軍成立69周年紀念日,彰顯人民空軍的開放和自信。

打開彈倉盤旋
刷新公開亮相尺度
11日10時53分,4架全新涂裝的殲-20戰機,以四機編隊進行了約8分鐘的飛行展示,將本屆航展推向高潮。
伴隨著巨大轟鳴聲,機動盤旋的2架殲-20戰機在數萬名觀眾的見證下,打開了位于機腹下的內埋彈倉,現場響起陣陣驚呼聲。
這是殲-20戰機首次在公開飛行展示中掛彈開倉。
“空軍殲-20戰機以編隊形式在航展上進行展示,代表著殲-20戰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作戰能力;殲-20戰機打開彈倉以盤旋形式在機場上空進行展示,說明殲-20戰機已經具備了掛載新型中遠程和近距空空導彈的能力,也是人民空軍和中國航空工業向黨和人民交出的一份新答卷。”空軍副司令員徐安祥中將在“慶祝人民空軍成立69周年記者見面會”上介紹說。
殲-20戰機是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11月6日本屆航展開幕式上,殲-20戰機首次以三機編隊進行了飛行展示;11日,閉幕日殲-20戰機飛行展示中掛彈開倉,再次刷新了殲-20戰機的公開亮相尺度。
“殲-20戰機掛彈開倉,彰顯出空軍的開放和自信。”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說。

從中國航展看未來戰爭
樹起智能化方向標,將來彈藥也可隱身
實際上,作為我空軍在役的最先進的四代戰機,殲-20已不是第一次參加珠海航展,2016年也曾亮相于第十一屆珠海航展。在第十二屆中國航展上,軍事專家王明亮表示,航展不僅展示了我國過去一段時期航空航天和相關產業發展的成果,還展示了對未來高新技術特別是智能化戰爭武器進行的探索。
殲-20“換衣”
意味著啥
不難看出,殲-20的“新衣服”是一種淡藍色的迷彩涂裝。和此前的純灰色涂裝相比,這種迷彩涂裝將在視距內實現更好的空中隱蔽效果。這意味著,換了“新衣服”的殲-20將在實現雷達波隱身的同時,在視覺隱身方面更上一層樓。
“戰機的涂裝實際上就像軍人穿的軍裝,從象征意義上看,這種新的規范化的涂裝體現出殲-20已經正式服役,并且具備了戰斗力。”軍事專家宋忠平解釋稱,“現代空戰中,單機作戰的場景并不多,大多是以多機‘單元’式編隊進行協同作戰,因此實現編隊飛行可以看作殲-20具備戰術協同能力的重要體現。”
對于智能化戰爭,王明亮將其定義為以智能化決策系統為核心,以新型信息網絡為依托,以傳統能量武器、高能武器、新能武器實施的戰爭形態。“其中,高能武器指‘高超聲速’,即飛得更高、更快、更遠的武器。”他介紹,新能武器指新概念武器,即激光武器、動能武器等,其能量機理及運行特征迥異于傳統物理化學能武器,將徹底改變交戰規則。
智能化作戰
將是分布式作戰
王明亮進一步說,智能化戰爭的作戰方式將是分布式作戰。“即以智能化決策系統為核心,由大中小微、有人與無人相結合、隱身與非隱身相結合的武器,組成群族,分散部署,集中能量實施的作戰。”
王明亮表示,這種作戰的基礎部件,是大中小微型無人武器,及其投放平臺。“本屆航展上,各種體量的無人機及無人作戰車輛井噴式亮相,雖然沒有展示投放平臺,但以運-20為代表的眾多戰機未來都可以作為投放無人武器的平臺。”
從力量組成看,分布式作戰的作戰單元將是作戰小體系。“可以稱其為群族。”王明亮說,它們具備偵控打評功能,可以自主決策、分配任務、實施打擊。雖然彼此分散部署,但靠局域網互聯,可在釋放能量上實現集中。
“分布式作戰的另一個特征是隱身化。這次航展上就展出了很多隱身無人機。隨著技術的發展,將來彈藥都將實現隱身。”王明亮表示。
“各類要素高度聚合統一釋放能量,必須要依靠智能化決策系統。”王明亮說,智能化決策系統在作戰中能夠自主學習,總結戰斗經驗;更能夠對戰場態勢進行自主判斷,對我方作戰進行自主規劃,最后進行自主決策,自動選擇最佳作戰方案。“這種自主決策系統將是未來智能化作戰最核心的系統,可應用于無人作戰系統進行自主作戰,也可以用來輔助指揮員進行決策。”王明亮表示。
“非常明顯,中國航展再一次樹起了智能化的方向標,未來的航展上,我們一定會看到自己國家的智能化空天海陸武器裝備系統,為打贏未來智能化戰爭打下堅實基礎。”王明亮說。
中國空軍公布
建設路線圖
“慶祝人民空軍成立69周年記者見面會”上,中國空軍在會上公布了建設強大的現代化空軍路線圖。
中國空軍副司令員徐安祥中將說,中國空軍現代化建設按照三步走戰略設計和展開,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總目標一致。
第一步,到2020年基本跨入戰略空軍門檻,初步搭建起“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空軍架構,構建以四代裝備為骨干、三代裝備為主體的武器裝備體系,不斷增強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
第二步,在實現2020年目標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全新的空軍軍事力量體系,推進空軍戰略能力大幅提升;再用一段時間,全面實現空軍軍事理論、組織形態、軍事人員、武器裝備現代化,基本完成空軍戰略轉型,到2035年初步建成現代化戰略空軍,具備更高層次的戰略能力。
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戰略空軍,成為總體實力能夠支撐大國地位和民族復興的強大空天力量。

五大關鍵詞揭秘空軍裝備發展
“今天的空軍已經不是昨天的空軍,支撐裝備建設的國防工業也不是昨天的國防工業。”人民空軍成立69周年紀念日當天,空軍相關領導在中國航展上表示。同時就公眾關心的中國空軍裝備建設發展,空軍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中國空軍裝備建設發展情況。
關鍵詞一:
重型運輸機
美國運輸機越造越大。前蘇聯的安東諾夫系列同樣如此,安-225最大起飛重量600多噸,載重250噸。但,大也不是無限的,各國有各國的需求。中國空軍會根據自己的需求,發展合適的運輸機。
關鍵詞二:
戰略預警
為實現“空天一體、攻防兼備”轉型建設目標,中國空軍預警探測裝備體系將逐步向遠拓展,向反隱身、反導等新任務拓展,預警探測裝備會看得更清、更遠。
關鍵詞三:
防空反導
目前,中國空軍地面防空兵在創新驅動發展中形成了遠中近程、高中低空相結合的作戰體系,信息化條件下防空反導能力全面提升,已構筑起捍衛國家空天安全的“藍天盾牌”。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的防空反導裝備建設,是根據我國安全發展需求和軍隊裝備建設發展規劃而組織實施的,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地區。
關鍵詞四:
航空發動機
中國已建立起比較完整的航空發動機工業體系,已經走過了引進、自主研制的歷程,正向自主創新邁進,同時中國空軍的航空發動機基本實現了自主保障。當前我國航空發動機的水平,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但進步很大很快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空軍相信,經過軍隊和國防工業共同努力,我國有能力造出更先進、更適用、可靠性更高的新一代高端航空動力。
關鍵詞五:
無人機裝備
從中國航展可以看到,翼龍、彩虹系列等不少我國自行研制的無人機裝備琳瑯滿目。可以說,我國無人機裝備發展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空軍將與國防工業部門共同努力,根據空軍擔負的使命任務,研制發展滿足需要的無人機裝備,走出一條符合國情軍情、具有中國空軍特色的無人機建設發展之路。
(據新華社、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