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齊靜 報道
本報濟南訊 記者近日獲悉,我省已全面開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清查整改工作,著力解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編制、配套配建、登記移交、有效利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落實新建設住宅小區每百戶配建養老服務設施不少于20平方米、建成小區每百戶不少于15平方米的規劃標準,爭取到今年年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機制和統一登記管理制度全面建立;2019年年底,市、縣級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全部編制完成;2020年年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套達標率和綜合利用率達70%以上。
社區居家養老是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托、信息化為手段、專業化為支撐,支持老年人就地就近養老的服務模式,是符合我國國情、適應老年人心理的基本養老方式。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需要做好政策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信息平臺建設等重要工作。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已制定出臺10余件涉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政策文件,在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加強和改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等文件中,明確規定養老服務等配套設施要與住房“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同時還對房地產開發項目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進行嚴格監管,對達不到要求的,不予項目規劃審批和竣工綜合驗收備案。去年新竣工項目中,經規劃核實小區共952個,總建筑面積6167萬平方米,其中配套養老服務用房379萬平方米;去年在建的977個項目,總建筑面積9908萬平方米,配套養老服務用房362萬平方米。
在養老信息平臺建設方面,我省已建成了以山東省養老管理平臺、山東省養老服務平臺和山東省養老服務信息網為支撐的“兩臺一網”養老信息化系統。目前,山東省養老管理平臺已經錄入全省老年人基本信息600萬人、1.2億多條,錄入養老機構、企業和組織等各類養老實體信息數據1.3萬多處、60多萬條。全省40多萬名政府供養對象的津貼補貼以及各類養老設施的建設運營補貼,也都實現網上審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