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德州迎來了今冬第一場降雪,氣溫驟降刺激了火鍋店的繁榮。無論中午還是晚上,“寬窄巷子”這家幾十平方的火鍋店總是座無虛席。
“店小客多,還要得益于稅收優惠的‘添薪加火’”,火鍋店老板李女士高興地說。“營改增以后,交的稅明顯少了,省下來的錢用來裝修店面、提升服務,名氣慢慢就積累起來了。”
營改增以來,山東稅務部門凝力聚焦小微企業發展,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全力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辦稅服務,全心幫助解決更多實際困難,積極助力小微企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減稅“紅包”不斷 小微發展搶先機
隨著“雙十二”的臨近,寧津縣興德廣告有限公司的老板陳寧每天一早就開始忙碌。屬于他的戰場并不是電商平臺,而是攝影棚。
近年來,該縣“淘寶村”發展迅猛,年木器家具網銷額達到了4億元。陳寧率先瞅準了其中的商機,注冊了一家廣告公司,為“淘寶村”電商平臺所需的產品提供攝影、廣告設計等服務。不搞“同質化”競爭,拿出“一招鮮”的手藝,陳寧的小公司干的紅紅火火。“我大概算了一下,營改增兩年多,至少減稅4萬多。”這讓陳寧堅定了發展的信心,“下一步,我們還要聘請專業的電商攝影師,用更好的服務拿下更多的客戶。”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貨物和勞務稅處負責人介紹說,“為了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除了稅制改革帶來的征收率下降、稅基降低等減稅因素,營改增后還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了減稅力度。”
“去年,幾乎每個月都有幾十家小型沙子廠到辦稅服務廳咨詢減稅問題,這些企業銷售額一般剛剛超過80萬,如果轉為一般納稅人,要按照適用稅率繳稅,稅負將有所增加。”臨清市稅務局納稅服務部門負責人介紹說,今年國家提高了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由以前的80萬提高到500萬,這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是一個特大的好消息。
臨清萬通建材的老板王剛激動地說:“對于我們這些小企業來說,以前80萬的標準太低,而且我們也沒有什么進項,不能抵扣銷項稅額。現在好了,標準提高到500萬,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以后,每個月可以少繳4000多元的稅款,辦稅程序也簡單多了。”
菏澤牡丹稅務師事務所所長王宜力認為,全面推開營改增以來,結構性減稅對企業降成本可以說是“真金白銀”的支持,后續對企業發展轉型、提高核心競爭力將有更深遠的影響,勢必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乘數效應。
促進轉型升級 實現做大做強的“小目標”
營改增不僅為小微企業帶來了改革紅利,還借助市場的力量,在制度上促使小微企業規范管理、轉型升級,為企業的做大做強和長遠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冠縣新宇公司李老板表示,以前為了壓縮成本,沒有聘請專門企業會計,都是由事務所代辦。兼職的會計不了解公司具體情況,只根據提供的票據簡單建賬。“現在這一套已經落伍了,要想充分享受稅收政策優惠,搭上國家稅制改革的快車,就得規范財務經營。”去年,李老板為公司聘請了1名專業會計,建立了規范財務帳薄,順利通過了稅務部門的減免稅政策實地核查,享受到的政策紅利也遠高于聘請會計的成本。“不光減稅了,而且公司管理規范了,我能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客戶能抵扣稅款,找我們公司合作的客戶也更多了。”
營改增打通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企業外購的設備和服務都可以抵扣,為資金緊張而又想更新設備、升級技術的小微企業緩解了后顧之憂。“只有與時俱進改進經營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營改增改革紅利。”濟南霞光公司的負責人楊女士介紹,原來購置設備不能抵扣,銷售產品需要繳納營業稅;營改增后,只對產品和服務增值的部分繳稅,公司更新機器設備的動力更足,核心競爭力更強,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
同時,營改增提高了大中型企業尋求非核心業務外包的積極性,產業鏈進一步拉長,也為相關領域的小微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以山東聊城天宇數字技術公司為例,營改增后,由于外包服務取得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稅款,公司外包業務增長了5倍,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公司有了更多精力強化核心業務。
山東大學(威海)商學院董文毅教授認為:“營改增的全面推行,可以將買賣雙方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形成一個完整的信用鏈條和抵扣鏈條,從而促進上下游企業的規范經營、資源整合、同步發展。”
稅務保駕護航 鋪就小微發展高速路
小微企業無小事,小企業更需要大關懷。隨著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山東稅務部門圍繞小微企業發展中的“痛點”“堵點”“難點”,精準施策,深入推進“一次辦好”改革,拓展納稅信用增值應用,讓小微企業享受稅收政策紅利不落下、不耽誤、不打折。
“稅務局的服務太貼心了,稅收政策第一時間告知,就連申報也全程輔導,讓我們及時掌握優惠政策,足額享受不打折扣。”淄博賽普三維快速成型技術有限公司法人馬金風介紹,賽普公司創業初期舉步維艱,在稅務人員的幫助下,獲得了一系列貼心服務:掃描辦稅服務廳二維碼,獲取小微企業各項政策“大禮包”;加入小微企業涉稅咨詢QQ群,得到全天候政策答疑;參加小微企業“專題課堂”,及時掌握優惠政策;還有稅務人員面對面的主動輔導和上門指導,及時幫助賽普公司渡過了創業初期的“困難期”,并簽下了創業后的第一筆訂單,預計銷售額近14萬元。
在優化納稅服務的同時,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聯合山東銀保監局與27家省級銀行簽訂了“銀稅互動”合作協議,推出了一系列圍繞納稅信用的金融信貸產品,幫助小微企業以納稅信用“換”貸款。
山東泰瑞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開發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線纜TPE材料的小微企業,因為缺少前期研發資金,企業周轉受到影響。當地稅務部門及時通過“銀稅互動”項目,幫助企業貸款900萬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緊張。“這筆款項就像是‘及時雨’,幫助我們繼續投入研發,擴大市場份額。”公司負責人王彥君由衷感慨。
截至目前,全省各簽約銀行已累計發放銀稅貸款3.85萬筆,總金額達609億元,其中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195億元,占比達到32%。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黨委書記薛建英表示,隨著營改增利好效應的不斷顯現,山東稅務部門將不遺余力落實好各項改革任務和稅收政策,用改革優服務、用政策促發展,為全省小微企業創造更優營商環境,助力企業輕“稅”前行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