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推出“不算不知道·食品包裝袋稱重藏貓膩”系列報道,調查了薛記炒貨、海鮮市場以及網紅糕點店食品包裝袋“超重”或不去皮稱重問題。針對濟南海鮮大市場內部分商戶稱重不去皮的情況,濟南海鮮大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關注到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的報道,已經下達了“去皮稱重”的通知。今后,購買到稱重不去皮海鮮的市民可以得到損失的3倍賠償。另外,每發現一起違規情況,市場將從商戶的保證金中扣除200元。

  市場管理方的及時整改措施,讓消費者看到了企業的誠意。“去皮稱重”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消費者要求商戶“去皮稱重”只是個底線要求,但是在一些商戶看來卻成了“無理糾纏”。這說明,“去皮稱重”已經被很多商戶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太久,現在需要再次擦亮守法經營、誠信經營的底線。

  稱重不去皮之所以成了某些市場和行業的潛規則,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違法者有利可圖,而守法者“吃虧”。如果一個商戶稱重不去皮不能被及時叫停和處罰,那么其他商戶不跟進不效仿就成了這個市場和行業里的“傻子”,不誠信的經營觀念就會蔓延開來。當誠信經營出現坍塌,整個市場和行業也就陷入惡性循環,商戶不再競爭質量和服務,而是攀比誰更會“宰客”。這樣的經營之路早晚要走進“死胡同”里。

  濟南是儒商重鎮,也是全國文明城市,誠信經營的商業文明有著悠久歷史。所以,當市民看到“去皮稱重”在某些市場和行業成為普遍現象時,是非常痛心的。用包裝袋“宰客”,不僅偷偷摸摸地掏了消費者的腰包,更敗壞了社會風氣,給城市文明抹了黑。

  現在,市場管理方拿出了整改舉措,一些商戶也能“知恥而后勇”,勇于承認錯誤,誠懇表達歉意。這是挽回消費者信心的重要一步。但是,誠信經營不能止于自覺。只有讓違法者得不償失,才能讓其他商戶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就需要監管部門完善監管和處置機制。如果每一起稱重不去皮的行為都能被及時舉報和曝光,對稱重不去皮形成露頭就打的態勢,而不是等事情鬧大了再去“約談”,這個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就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當前濟南正在進行跨越式發展,能否打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對城市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希望監管部門能站在這個高度,重視起看似微不足道的“皮重”,把城市文明做到“足斤足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