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于解決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條件高、審批流程長等問題,致力于減輕民營企業負擔、支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山東省市場監管局近日出臺《關于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二條措施》(簡稱《措施》),從為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提供便利化服務、促進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保障民營企業權益等方面推出了12條具體舉措。
電子化登記 不見面審批
在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方面,與廣東提出的年內實現5個工作日辦結與浙江提出的年底前壓縮到4個工作日相比,我省已在9月30日前實現新開辦企業營業執照辦理、公章刻制、銀行開戶、涉稅辦理、社保登記等事項3個工作日內完成。不過,為給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務,此次《措施》在優化流程、簡化許可審批等方面進行了再加碼。
《措施》提出,我省將完善全程電子化登記模式,拓展電子營業執照使用范圍,提高網上登記申請辦理率。提高企業并購重組登記業務辦理速度,不同層級、區域登記機關加強業務銜接,支持企業同時辦理注銷、設立或變更登記。同時,實行紙質營業執照快遞服務。
“審批方面目前我們在重點推進不見面審批,實行在線指導、無紙申報、網上審批、證照快遞。”省市場監管局行政許可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簡化許可審批程序,對省級實施的17類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委托市級審批。取消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發證前檢驗,改由企業提交產品檢驗合格報告。除危險化學品外,實行承諾發證,發證后進行現場核查。“受理審查盡量簡化,但是后續監管毫不放松,我們平均發證后4.5天就會去進行現場核查。”該負責人介紹。
同時,提升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產品和重大項目審評審批效能。擴大串聯改并聯審批范圍,將藥品經營(批發)許可和藥品GSP認證納入并聯審批。對容缺受理的藥品GMP認證事項,通過現場檢查和綜合評定后,先行公示,取得藥品批準文號后再審批。
貼息最高額度提至50萬元 強制性標準預留6個月緩沖
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實有市場主體846.9萬戶,其中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占98.1%,而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中70.4%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占比偏高一直是我省與蘇、浙、粵等省份在市場主體發展質量上的差距之一,為此,《措施》提出到2020年引導支持10萬家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小微企業。同時,據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在省級層面制定出臺“個轉企”工作指導意見,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助推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
同時,為支持民企做大做強,《措施》給出多項利好: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項目扶持資金的資助范圍由小微企業擴大到中小微企業,年度貼息最高額度從20萬元提高至50萬元。對通過專利權“政銀保”融資試點形式獲得質押貸款的中小微企業,按照企業繳納保費60%的比例,給予每年最高6萬元的保費補貼,最多補助2年。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辦法,對銀行發放貸款產生本金損失的,按照核準額度40%比例給予風險補償,單筆不超過200萬元。組織1000家民營企業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及品牌培育提升培訓,幫扶100家民營企業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培育爭創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
《措施》中還有一大亮點,即為民營企業實施環保地方標準預留了過渡期,明確強制性標準發布和實施之間不少于6個月。據了解,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強制性地方標準的過渡期都是3個月,相較而言,我省地方標準為企業轉型升級留出了更多的時間。
清理限制競爭政策 整治違規涉企收費
為給民企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措施》提出將開展市場公平競爭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以侵害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行為為重點,依法打擊市場混淆、商業賄賂、虛假宣傳、侵犯商業秘密、商業詆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落實涉企政策公平競爭審查,集中清理在市場準入、產業發展等方面排除限制民營企業公平競爭的規定和政策,2018年底前完成清理任務并向社會公示;對新制定涉企政策進行公平競爭審查,保障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同時,整治違規涉企收費,組織開展涉企行政事業性和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檢查,嚴肅查處不執行取消、停征、減免收費政策,未按規定公示,以及行業協會商會、電子政務平臺借助行政權力強制收費等違規收費行為;開展商業銀行收費檢查,重點檢查商業銀行在放貸過程中浮利分費、以貸收費、強制服務、轉嫁成本等違規收費行為,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強化物流領域收費監管,重點規范鐵路、公路、港口等領域經營者的收費行為,降低民營企業物流成本。規范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重點查處無法定依據設置行政審批前置服務收費、應由政府部門承擔的費用轉嫁企業承擔、中介服務機構利用行政權力強制服務、強制收費等違規收費行為。
為減輕企業負擔,2019年底前我省將完成市場監管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流程整合,推進全省市場監管領域跨部門隨機聯合檢查,做到“一次檢查,全面體檢”,避免多頭重復檢查。有效應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數據資源,推進實施信用分類管理,對信用良好市場主體降低抽查頻次。(記者 趙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