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魯得到妻子及女兒的陪伴與支持。陳魯魯得到妻子及女兒的陪伴與支持。

  “十萬分之一的匹配率啊!能救人一命,我感到特別幸運。”13日,兗礦集團菏澤能化趙樓煤礦綜掘二區職工陳魯魯,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完成造血干細胞采集,成為山東省第688例捐獻者。而他救助的是一名年僅13歲的女孩。

  說起捐獻造血干細胞這事,陳魯魯說,10年來他一直堅持獻血。2016年獻血時,正巧遇上縣里組織造血干細胞捐獻宣傳活動,他當即報名并捐獻了400毫升血液。同時,還多抽取10毫升留樣到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華骨髓庫)。由于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非常低,通常十萬人中才可能有一例匹配,他的配型信息在錄入后似乎就石沉大海了。直到幾天前突然接到菏澤市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陳魯魯才知道,配型竟然成功了。

  13上午9時許,陳魯魯正式接受造血干細胞采集。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造血干細胞一點一滴流向儲血袋。足足3個小時的采集術,陳魯魯幾乎全程保持一個姿勢躺在病床上。捐獻造血干細胞期間,探望他的愛心人士絡繹不絕。其中,來自北京空軍總醫院的一名工作人員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捐獻實行“雙盲原則”(捐獻和受捐雙方都不得知曉對方信息),而這位工作人員則受患者家屬委托捎來了一封感謝信。陳魯魯從信中得知,受捐患者是一名年僅13歲的女孩。家里窮盡一切為孩子治病,絕望之際,正是陳魯魯無私的愛給了女孩生還的希望。

  住院期間,陳魯魯一直由妻子徐靜陪護。徐靜是巨野縣人民醫院的護士,她和陳魯魯一樣連續無償獻血多年。得知愛人配型成功并同意捐獻后,徐靜便忙著給他講解造血干細胞采集流程知識,這讓陳魯魯放松了不少。在前來探訪的人中,有陳魯魯的岳母和他4歲半的女兒多多,卻一直沒有見到陳魯魯的父母。“父母年事已高,對造血干細胞捐獻也不了解,也就沒和他們說,省得他們擔心。”原來陳魯魯并沒把這件事告訴父母。

  臨近中午12點,造血干細胞采集結束。看著從自己血液里提取的220ml造血干細胞,陳魯魯說,自己身為父親,能體會到那位13歲女孩父母的心情。現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能夠盡快康復,早日重返校園。

  相關閱讀:大愛無疆!十年獻血近百次 80后小伙李剛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救人

  “我這樣做,是因為有人需要,能夠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而且覺得生活很踏實。”11月7日,在市保安服務有限公司連續開展的三場道德講堂“大愛相髓”上,這是保安隊員李剛說得最多也是最讓人記憶猶新的一句話。

  十年,默默無償獻血88次,家人同事卻無人知曉;三年,參與公益活動不計其數,卻從不留名。直到一次“低調”的捐獻,助他人重燃生命之火,才讓這個關愛社會、甘于奉獻的小伙李剛成為道德文明建設的榜樣力量。

  義務獻血,只為社會需要

  “一開始大家并不知道李剛捐獻造血干細胞,無意間發現他柜子里有很多獻血榮譽證書,他的行為讓大伙肅然起敬,我們為有這樣的同事感到驕傲。”市保安公司市政府特勤大隊隊員袁紅栓在道德講堂下告訴記者,李剛瞞著家人同事藏起來的獻血證,源自他從小就有的英雄夢。

  12歲時,李剛進入河南省登封縣塔溝少林武術學校習武。“不能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各種刀槍棍棒和拳法的套路都練過。”李剛說,在他的認識里,只要能為別人救急救難,就是英雄。2006年結業后,李剛接受河南省永城縣武術學校聘請任武術教練助教,在執教的同時他特別注重孩子們的武德教育,沒事兒就給大家講一些愛國行善盡孝的事跡。2007年回到家鄉后,入職南陽市保安公司,分別在第七押運大隊、第九押運大隊、市委特勤大隊和市政府特勤大隊工作,現任市政府特勤大隊隊員。

  2008年,在人民路大統百貨門前的義務獻血車上,李剛第一次義務獻血。從此,一堅持就是10年,獻血總量18800多毫升。其中還有3次緊急獻血救人的經歷。

  現年29歲的李剛回憶說,2011年,爺爺曾因重病急需手術。“當時手術要在南陽做,一臺手術就需要13袋血漿,這件事讓我深刻地意識到,血液對患者的重要性。”在了解到獻血者和其家庭成員有免費用血權的政策后,李剛多年來獻血一直未曾間斷,近年來更是堅持每隔15天獻一次成分血。懷著關愛社會、情系生命的堅持和追求,只要有患者需求,只要走得開,李剛都會義無反顧地來到獻血現場,用“熱血”救助他人。用他的話說:“這樣做,我覺得活得值。”

  2016年6月在一次無償獻血時,他了解到捐獻造血干細胞可以挽救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于是便留下了8ml血樣,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積極加入到中華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希望有一天能挽救他人生命。

  無償捐獻,愛讓生命延續

  2018年4月23日,李剛接到南陽市紅十字會通知,河北一名白血病患者與他的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匹配成功。5月初,夜班結束后,他趕到醫院進行體檢,通過高分辨檢測與體檢,結果完全符合捐獻條件。由于患者病情危急需要提前手術,本來需要3個月走完的程序,李剛僅用了1個月,李剛說:“啥事也沒救人的事大,只要患者需要,我隨時待命。”

  配型成功要進行捐獻的事,起初李剛沒敢告訴母親和家人,只說“帶兒子出門旅游玩幾天就回來”。臨走去鄭州時,市文明委、市紅十字會和市保安公司聯合為他舉行了歡送儀式,支持他的善舉,母親這才知道。“生氣、傷心,這么大的事他不該瞞我。”李剛的母親說,因擔心捐獻會損害身體,她反對兒子做這件事情。最終,在兒子和醫護人員的耐心講解下,她才明白捐獻造血干細胞對身體不會造成傷害。

  5月29日上午11點30分,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順利結束,共捐獻造血干細胞混懸液199毫升。至此,李剛成為河南省第677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這次捐獻,李剛特意把7歲的兒子帶在身邊,讓孩子目睹了全過程。“面對他人的鼓勵、稱贊,我的行為只想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是件有意義的事。”面對默默奉獻的父親,孩子豎起了大拇指:“爸爸就是我心中的大英雄,他特別勇敢”!

  市紅十字會秘書長孫德臣告訴記者,李剛目前是市中心血站志愿者服務隊的義務講解員,他是一名優秀的保安。他的無私奉獻精神是南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所要倡導的,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捐獻結束第二天,李剛便返回南陽,稍作調養又重返工作崗位。當記者問詢他的身體狀況時,他卻說起了被救助的人:“聽省腫瘤醫院的醫生說,河北那個與我配型成功的白血病患者手術很成功,恢復了正常生命體征,這是我聽到的最開心的消息。”

  熱衷公益,傳遞文明新風

  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和保安隊員,李剛心系社會,胸懷大愛,無償獻血,挽救生命,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格魅力,彰顯了當代保安隊員的社會責任和時代擔當,體現了新時期保安隊員的無私大愛和優秀品格,展示了保安隊伍以牢記宗旨,不忘使命,敢于擔當,奉獻社會為內涵的共同價值觀。

  為表彰李剛的大愛善舉,市保安公司獎勵其1萬元,并提拔他為保安公司駐市政府特勤大隊中隊長。“若不是這次捐獻造血干細胞,他義務獻血88次的事情仍不會被大家所知。這樣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人,值得我們學習。”市保安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建國說,為樹立新時期保安隊員的先進典型,彰顯“最美保安人”的良好形象,進一步加強保安隊伍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司決定廣泛開展向李剛同志學習的活動。

  其實在李剛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他身邊的同事朋友有十幾人早已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大家一起熱衷公益,回報社會。采訪中,不經意的問詢,記者發現李剛還是市社區志愿者協會的一員,從2016年入會至今短短三年,已參與活動近百次。

  “作為志愿者,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是‘保衛母親河’志愿活動日,我都會到白河濕地撿垃圾;‘金秋助學’活動我們每年都會在新華城市廣場進行舊物義賣,將義賣所得捐獻給貧困學生助他們圓大學夢;我還經常參與企業‘愛心粥’志愿服務,將一份份熱乎乎的早餐送到環衛工手里;每年的‘愛心助考’我都會開上自己的車無償接送考生安全出行;平時和一些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不定期去給留守兒童、孤寡老人送東西送溫暖就更多了,跟著車隊去大山深處為偏遠學生送去文具圖書……”李剛說,每一次參與志愿活動,他都感覺渾身充滿了正能量,猶如一股文明新風滌蕩,讓他的心里更加敞亮舒服。

  談及善舉的起點和延續,李剛將之歸于公司一直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范聚敏、王國勝等身邊先進人物榜樣的感召。李剛說:“市保安公司大力推進思想道德教育,這幾年連續召開20多場道德講堂,連續組織開展了兩屆‘十佳道德模范’評選活動,20名優秀保安隊員獲評助人為樂、誠實守信、見義勇為、愛崗敬業、孝老愛親道德模范。在這樣良好的企業氛圍下工作成長,我怎能不進步?只要社會需要,我還會堅持獻血,將愛傳遞……”

  (綜合齊魯晚報、大河報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