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律師界有個響當當的人物,他是改革開后山東省最早的四名律師之一。他曾經從死神手里挽救過好幾條因案審失誤而險些錯失的生命,他在業內首創了許多個第一次,至今,年過八旬的孔祥榮老人仍奔波在一線。

孔祥榮出生在孔子故里曲阜,幼時家境幾近赤貧,老人回憶,他上中學時穿的一件褂子是母親在粗布上掏了兩個洞縫成,剛好能伸出胳膊來。上大學下第一場雪的時候他沒有棉褲穿,系主任親自給他送來了厚厚的棉褲,這條棉褲一直穿到孔祥榮工作幾年后都舍不得丟掉。貧苦的經歷使孔祥榮拼命學習,各科成績均名列前茅。整個大學生活沒花家里一分錢,全憑自己掙的助學金。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孔祥榮分配至滕州師范學校,后擔任校長。孔祥榮調回曲阜的時候,正逢改革開放春風吹來,作為稀缺的大學生,他立即被推薦去了當地司法部門組建法律顧問處,孔祥榮在不經意間成了改革開放后全省第一批律師。當時,律師還是個陌生的職業,他也面臨諸多不適應,好在他勤奮好學、敢想敢干,專程去北京政法大學學習法律知識,回來后率先登報招收律師。

當地有家無線電廠,曾是改革開放的“先頭兵”,后因客戶欠賬多外加經營不善而停產,廠區野草遍地。孔祥榮當了廠里法律顧問后,首先為工廠要來了18萬元的欠款,廠長激動地站在廠門口向每一名來復工的工人發工資。孔祥榮還積極為企業出謀劃策開發特色產品,工廠不僅起死回生,產品還遠銷到日本、荷蘭。如今,這家企業生產的海底電纜線更是打響了國際市場。

孔祥榮所在的法律顧問處從最初招到的五個人干起,很快便讓曲阜的律師行業聲譽鵲起,上世紀八十年代,孔祥榮開創了律師擔任市政府法律顧問的先河,且成效斐然。為此,先是省司法廳邀來全省縣委書記召開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交流會,后來司法部專門在山東召開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經驗交流大會。

孔祥榮以他“拼命三郎”的實干精神和出色的成績獲得社會的認可和褒揚,先后獲得50多項榮譽稱號,還榮獲司法部頒發的二等功獎章。老孔直言,他的命運跟國家的發展和強大緊緊連在一起。孔祥榮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律師,他經歷了律師行業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業38年的經歷讓他明白,律師行業也必須跟上國家發展的節拍。

孔老認為,自己雖已年過八旬,仍覺“廉頗不老”,老驥伏櫪正當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