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山東新動能

  ◆“以GDP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誰能及早轉換思維,誰就能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拔得頭籌

  ◆探索新舊動能轉換的路徑模式,帶動北方地區轉型發展,優化南北發展格局,既是山東的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責任

  □《瞭望》新聞周刊

  趙新兵 席敏 陳國峰 邵魯文

  冬春之交,齊魯大地,磅礴的春潮正在萌動。

  一年前,國務院批復山東省為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在增長慣性逐漸放緩時審時度勢,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中找尋新機遇,山東全力探索新舊動能轉換路徑。

  記者調研了解到,一年過去,如同一盤大棋局,落子有聲,新舊動能轉換已全面起勢。一批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革命性力量,開始融入勢大力沉的傳統產業中,山東經濟結構呈現出優存量與擴增量并舉的嶄新格局。

  山東,這個傳統產業占比大、有著“大象經濟”之稱的經濟大省步伐日漸輕盈。

  傳統經濟大省“自我革命”

  淄博市是山東省的傳統工業重鎮,石化、陶瓷等曾是傳統優勢產業。如今,一批新技術帶動新產業項目閃亮登場。

  總投資11億元的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醫學影像產品產業化項目和生物制藥裝備項目”正在淄博加緊建設。這兩個項目都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的第一批優選項目。

  新華醫療放射診療事業部副總經理閆永芬告訴記者:“兩個項目建成后,每年可帶動產值15億元,大大推動山東在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的發展。”

  在省會濟南,長期占據納稅榜前列的鋼鐵企業外遷后,一批科技范十足、潮意十足的新興產業在濟南落地生根。運算速度達每秒百億億次的E級計算機,被稱作“超級計算機的下一頂皇冠”。目前,神威E級超算原型機已在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完成部署,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黃海之濱,膠州灣畔,青島世界“動車小鎮”正在規劃建設中,成立的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提出,力爭到2020年,軌道交通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00億元。目前,來自全國的35家企業已簽約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范區,計劃總投資185億元。此外,總投資350億元的新材料產業園、地鐵創業產業園等3個新型園區正在示范區內加緊推進。

  ……

  自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為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來,這樣的“落子聲”在山東大地此起彼伏。

  地處黃河下游,東臨黃渤海的山東,是我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戰略節點,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張新文說,探索新舊動能轉換的路徑模式,帶動北方地區轉型發展,優化南北發展格局,既是山東的重大機遇,也是重大責任。

  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長期位居全國發展前列。鋼鐵、紡織、化工、造紙、水泥等傳統產業一度讓山東經濟快速騰飛,但產業結構總體偏重、傳統動能占據主導地位的格局,讓山東的發展步伐越來越沉重。

  同時,山東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些突出問題。尤其是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的任務繁重,地方經濟增長的追求與百姓對“藍天白云”的渴望難以同時滿足。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由于多種原因,山東形成了資源型、重化工型產業結構,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這一直是山東的“心頭之痛”。

  為此,《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擘畫出動能轉換的關鍵路徑:化解過剩產能拓展動能轉換新空間,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深化改革激發動能轉換活力,創新驅動增強動能轉換動力,擴大開放釋放動能轉換潛力等。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考量中,山東確立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等5大新興產業及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等5大優勢產業。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辦公室副主任孫來斌說,這些項目將為未來山東高質量發展積聚巨大能量。

  以壯士斷腕的魄力,敢于吃螃蟹的勇氣,打破舊思維藩籬、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讓山東省面貌有了新變化,傳統經濟大省正在改變“傳統”。

  工業機器人、服務器產量分別增長100%、76.2%,生鐵、水泥產量分別增長1.8%、下降4.5%,預計全年“四新”經濟投資增長6.5%左右,占全部投資的40%以上……一系列最新數據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起勢提供了注腳。

  構建動能轉換“四梁八柱”

  如何打破固有的傳統經濟格局是全國各地都在思考的問題,

  山東這個經濟大省在試驗中提出了怎樣的解決方案?

  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說,山東針對實際,明確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中心任務,是“以四新促四化、實現四提”,培育“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四新”就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化”是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實現‘四提’,就是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再創實體經濟新輝煌。”龔正說。

  得益于海爾自主研發、支持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cosmoplat),海爾產品不入庫率已達到69%。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介紹,cosmoplat使海爾實現了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變,用戶可以全流程參與產品設計研發、生產制造、迭代升級等環節。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告訴記者,當前“模式創新”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已十分重要。海爾提出了“人單合一”模式,把員工價值和客戶利益結合在一起,還把跨行業企業集聚在一個平臺上。

  老牌的產業、老牌的企業在追求新變化的同時,一批新業態、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也孕育而生。位于濱州市的愉悅家紡是一家關注“睡眠”的企業。近年來,愉悅家紡打造專注睡眠解決方案的品牌,根據睡眠的光線、溫度、姿勢等,研發出功能多樣的系列產品,并引入大數據理念建立全球第一個睡眠數據庫。

  專注創新和細分市場,為愉悅家紡帶來更大商機。如今,這家企業已是宜家、迪卡儂等多個國際一線品牌的全球最大供應商之一。

  國企體量大、數量多、占比重是山東“大象經濟”的顯著特征,國企如何在改革中迸發出新活力是動能轉換的重要內涵之一。

  在國企混改過程中,山東一方面大力處置“僵尸”企業,一方面通過改革推動國企減負上陣:對資產規模較大、具備投資運營基礎的企業,整合組建山東種業集團等公司,對嚴重資不抵債、停業停產、不具備正常經營條件的企業,就地清理、注銷、關閉。

  目前,山東321戶省屬“僵尸”企業基本完成處置,58戶省屬各級企業完成混改試點任務,首批10戶員工持股試點企業試點工作有序推進。

  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樊軍說,2018年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70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40%;資產總額達到29303億元,同比增長18%,主要經營指標創歷史新高。

  回顧這一年,山東探索搭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制度體系,已構建起“四梁八柱”。孫來斌說,目前已初步搭建包括“十強”產業規劃體系、協調推進體系、督導考核調度體系,以及重大項目庫的“三體系一目錄”。“這是全省統籌協調推進動能轉換的基礎,打破了地域、部門、資金等限制和障礙,形成一個共同的努力方向。”

  圍繞“十強”產業,山東先期儲備項目900個,總投資近4萬億元。其中2018年開工360個,完成投資1600億元;確定了110個省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

  把經濟動態波動中的“形”,化成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山東企業在“動”求“變”,以“變”應對市場需求。

  一年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第一步邁出堅實步伐,“十強”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十強”產業的比例達到36%。

  揚“長”補“短”刀刃向內

  曾有“廣東的橋、山東的路”之譽,但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卻落至全國第8位,且限速標志林立;

  廣東、江蘇第一大產業均為計算機通信制造業,山東只有2家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且排名都在60名以后;

  地煉行業規模大,但絕大多數企業只搞了原油進口加工和成品油出口,實際上就是“來料加工”;

  ……

  2018年春節上班后的第一天,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劉家義毫不客氣地與全省黨政干部一起自我揭短。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放眼全國區域經濟版圖,近年來,山東越來越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緊迫感。

  動能轉換的關鍵在于思維方式的轉變。2018年7月初,山東省黨政代表團前往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考察學習。代表團成員除了省領導,還包括省直有關部門、各地市以及部分省屬大型國企的主要負責人。

  一些黨政機關負責人回來后深有感觸:“‘以GDP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誰能及早轉換思維,誰就能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拔得頭籌。”

  “山東和先進省份相比,在改革、開放和創新等方面以及市場化、科技化、資本化方面還有差距。”張新文說,“看到差距更讓我們振奮精神加油干,擼起袖子馬上干。”

  2018年,山東省開始在揚“長”補“短”上狠下功夫,一系列“刀刃向內”的自我變革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出良好環境。

  在連續幾年下放審批權力的基礎上,山東又出臺《關于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實施方案》,提出政府要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務,實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線上線下”都要實現“一次辦好”。

  山東各地也在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淄博市近日出臺政策,“推行‘容缺’辦理,即先審批后補辦所缺材料,企業和群眾用承諾和誠信為自己開辟綠色通道。”淄博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主任周繼軻說。

  山東省還明確提出新舊動能轉換激勵制度。2018年至2020年,省級財政轉移支付與各地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掛鉤,將根據各市新舊動能轉換考核結果予以分檔獎勵,形成“動能轉換越快、成效越大,得實惠越多”的激勵機制。

  為給新舊動能轉換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山東金融部門采取強化銀企對接等多種措施。據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數據,截至2018年10月末,金融機構已成功對接省級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260個,累計發放貸款1040億元。

  為充分發揮濟南、青島、煙臺3市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引領作用,山東省將70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調整由濟南、青島、煙臺實施。

  鐵路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去年12月底,濟南至青島高速鐵路開通運行,濟南至青島最快通行時間縮至1小時40分。1904年,膠濟鐵路建成通車,首次將濟南、青島兩座城市連接起來。114年后的今天,膠濟通道上的膠濟鐵路、膠濟客運專線、濟青高鐵實現“三線并行”。

  “濟青高鐵的開通在加強區域間聯系,提高貨運效能等方面意義重大。”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客運部副主任宗輝說。

  山東提出推動大宗物資“公轉鐵”。到2020年,運輸距離在400公里以上、計劃性較強的煤炭、礦石、焦炭、石油等大宗物資,將基本轉為鐵路運輸。

  針對高速和城區內部分不合理限速規定,山東開展整治,拆除不合理交通限速標志。浙江一位客商說:“以前跑山東境內的高速,一腳油門緊接著一腳剎車,現在基本一路輕松通行。路順了,心情就舒暢了。”

  塑造大開放新動能格局

  過去1年里,山東大動作不斷:“外交部山東全球推介”“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2018”“儒商大會2018”等一系列活動,不斷將全球視線吸引到山東。

  在向外界推介山東、開展“雙招雙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同時,山東不少干部和企業“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

  2018年6月,山東迎來了多年未有的國家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上合青島峰會。借力這場國際盛會,青島向世界遞上城市名片,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攀升,對外開放實現新跨越,經濟發展再添新動能。

  在上合青島峰會上,我國提出支持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峰會后的第一個月,位于青島膠州的示范區境內園區已吸引21個新項目簽約,總投資238億元。

  青島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青島對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7個上合組織成員國進出口總額達132.2億元,其中進口額60.3億元,增長26.2%。

  作為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省份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交匯點,山東正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為抓手,堅定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山東已有9市開通了“歐亞班列”,形成東連日韓、西接中亞及歐洲的國際海陸大通道;中德生態園、中韓(煙臺、威海)產業園示范區層次提升工作正在進行。

  輪胎是山東傳統優勢產業之一,曾享譽海內外。但在全球經濟增速下滑和貿易壁壘加劇中,輪胎產業頻遭“雙反”調查,不少輪胎企業一度舉步維艱。

  在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總院實驗室里,記者看到,各種試驗繁忙有序地進行著。“每天我們這里都有新規格的輪胎定型,走向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實驗室負責人欒德文說,玲瓏輪胎已形成面向全國的開放式研發創新體系。

  玲瓏輪胎董事長王鋒說,玲瓏輪胎對標國際品牌,借助智能制造和大數據,實現輪胎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幾乎所有的全球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在制造和銷售的全球化中,玲瓏輪胎已將海外市場拓展到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各種不利的國際貿易因素疊加下,更加開放的姿態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贏得空間。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山東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93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達到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動能轉換需要思想大解放

  盡管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已全面起勢,但仍有一些難題待解。一些地方在“騰籠換鳥”過程中,“騰籠”辦法不多,“舊籠”難舍,“換鳥”手段欠缺。

  對此,山東省提出:“不懼涅槃之痛,就一定能實現浴火重生”。在2019年,山東省將繼續圍繞優化布局、去產能、培育產業集群等,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近兩年,一些唱衰山東的輿論時而上演。其中不乏對山東的偏見和淺性認識,但更多的是一針見血的剖析和誠摯的期待。有輿論直指山東部分地方存在“官本位”思想,以及對人才不夠重視等。

  一些長期形成的慣性思維成為山東部分地方干部不能放開手腳干的桎梏。“在工作中提出一些超前或者超常規的想法,犯錯誤的幾率遠遠大于按部就班的做法。尤其是犯了一次錯誤后,就會產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擔憂。”山東一名干部對記者說。

  目前,山東已出臺《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意見(試行)》,規定6種情形可以容錯免責。上述干部認為,真正讓廣大干部吃下一顆定心丸,還需要將這一意見盡快落實,“案例就是最好的說明書”。

  不少地方干部也坦承,山東靠海,但卻并沒有像大海一樣的胸懷廣納人才。一名民營企業家對記者說:“即使開出高薪也比不上北上廣和江浙一帶的吸引力,人才看重的不僅是高薪,還有便利的生活條件、優良的教育、好的醫療資源等。”

  孫來斌說,山東已將吸納人才納入工作重點,并相應制定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舉措。“任何產業的背后都有兩類人才支撐,有情懷的企業家和一批專業技術人員,人才的引進將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堅實支撐。”

  此外,一些長期形成的“擔保圈”“擔保鏈”解不開、斬不斷,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等,成為山東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部分民營企業家期待,盡快理順在企業融資問題方面的歷史舊賬,同時建立良性互動的銀企關系,既要在關鍵時刻輸血,也要幫助企業上馬新項目時“吃下第一口奶”,讓新的動能盡快釋放出來。

動能轉換誰當主力動能轉換誰當主力

  □《瞭望》新聞周刊

  趙新兵 席 敏 陳國峰

  邵魯文

  “我真的感受到山東想改變一些東西,這一年來的變化顯而易見。”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資本控股董事長盛希泰告訴記者,一年來,山東投資環境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資金、信息、人才、技術加速融合,資本市場進一步活躍。

  變化始自2018年初,山東通過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為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重要抓手,吸引更多社會金融資本投向實體經濟。2018年底,洪泰齊魯新能源產業母基金正式成立,總規模100億元,是山東迄今為止募集完成的規模最大的新舊動能轉換母基金。

  作為國內目前唯一一個新舊動能轉換試點省份,山東正在展開一場產業重塑,產業的更新與發展離不開資本支持。如今,規模總量不少于6000億元的基金群不但撬動著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還引發了營商環境、投資環境的大變化。多家投資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期待山東產業發展與資本發生更強烈的化學反應。

  “政府資金+社會資本”

  攪起動能轉換“一池春水”

  2018年1月12日,山東召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推介會,并簽約一批新舊動能轉換基金。

  “設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是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有力保障和重要抓手。通過設立基金等方式,能夠讓更多社會金融資本投向實體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出資采取認繳制,根據投資進度分四年出資到位。”山東省財政廳廳長劉興云告訴記者。

  2018年8月,山東省簽約了第二批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山東財金集團旗下的山東新動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與華潤資本、國新國際、中化資本、中國化工資產等10家投資機構簽訂基金合作框架協議,投資領域涵蓋高端裝備、高端化工等六大產業方向。

  山東財金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國健告訴記者,2018年,27只基金設立方案被山東省政府基金決策委員會批準,基金認繳總規模1775億元。

  “在山東新設或者遷入且承諾5年內不遷離山東的基金,可按不超過基金實繳規模的一定比例給予落戶獎勵;山東還將最大限度地減少行政干預,對于子基金,不干涉基金具體管理運營和投資決策。”李國健說,政府資金和社會資本正形成合力,助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全面起勢。

  “變口糧為種子”

  基金集群效應凸顯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基金重點投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醫養健康等新興產業以及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產業、精品旅游、現代金融業等優勢產業。

  李國健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山東已批準設立的27只基金中,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8只,高端裝備產業3只,高端化工、醫養健康和精品旅游產業各2只,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海洋、現代高效農業、現代金融服務和文化創意產業各1只,實現了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的全覆蓋。

  超過千億規模的基金群,其作用正逐漸凸顯。山東如意新材料母基金,引導基金出資4億元,基金投資20億元,收購美國服裝設計品牌萊卡項目,將全球氨綸纖維第一品牌引入山東。“通過收購,如意將獲得更多的‘時尚話語權’,更快地走上科技創新和品牌化道路。”如意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邱亞夫說。

  山東各地市也正通過基金激發新舊動能轉換活力。“創新基金投資榮昌制藥2300萬元,拉動深創投集團本部及關聯基金投資1.77億元,同時帶動其他社會資本投資8億余元,讓我們更加底氣十足。”煙臺榮昌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威東說。

  王威東提到的創新基金,是由煙臺開發區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參股設立的煙臺創新創業投資基金。煙臺市開發區通過設立財政引導基金,先后與深創投、源創、天津泰達、安芙蘭等社會資本合作設立5只基金,總規模9.36億元,其中區級政府引導基金認繳出資1.29億元,財政資金放大7倍以上。

  “山東的引導基金,從制度設計上是采各家之長,杠桿的放大倍數達到12倍多,‘變口糧為種子’,形成集群效應,促進經濟快速回升。同時,也有利于減少權力尋租,實現更公開、公平的政府投資效果。”山東省財政廳政府引導基金管理辦公室主任宋杰說。

  產業與資本有待

  更強烈的“化學反應”

  在肯定山東營商環境、投資環境發生大變化的同時,多家投資機構負責人也指出,山東產業發展還有待與資本發生更強烈的化學反應。得厚資本合伙人張偉民告訴記者,現在需要解決如何更好成長的問題。他建議,政府部門要繼續解放思想,圍繞這一點進行更多的“制度松綁”。

  “山東規劃的6000億元規模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在使用方式上還要更注重市場化。政府的作用,更多的是為企業和投資機構牽線搭橋,當好‘店小二’。”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沈志群說,相比江浙等省份,山東宜在資本對接、項目接洽上,為企業和投資機構創造提供更多的平臺。

  “山東已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并在其中挑選優質項目,推動與資本進行對接。”在2019年1月舉辦的山東“十強”產業資本對接活動上,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孫來斌說。

  “接下來,在加大基金募集力度的同時,山東還將加大招商服務力度。樹立‘設立基金就是招商引資’的理念,當好基金管理機構和社會資本的‘店小二’,組織基金管理機構與項目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對接推介活動,促進基金與項目企業對接,確保各路資本引得來、投得出、用得好。”李國健說。

  “大象經濟”轉身訣

  □《瞭望》新聞周刊 趙新兵 席敏 陳國峰 邵魯文

  新舊動能轉換需依托產業推進。山東確立的產業更新路徑是,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五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高端化工等五大傳統產業,依托“5+5”“十強”產業構建新動能的主要載體和主導力量。

  “無中生有”“有中生新”。記者采訪了解到,一年來,隨著一大批“十強”產業重大項目在齊魯大地落地開花,這個傳統經濟大省加速集聚新動能。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孫來斌說,山東新舊動能力量的“博弈”已經由以往的舊強新弱,轉變為目前的新舊趨于平衡,并逐步向新強舊弱加速發展。

  開掘“十強”產業新動能

  山東經濟素有“大象經濟”之稱,傳統產業占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約70%。在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下,山東“大象爬坡”式的老路已然難行。

  “山東省地煉行業規模大,但絕大多數企業只搞了個原油進口加工和成品油出口,實際上就是‘來料加工’,以巨大的環境污染、安全隱患、土地消耗等為代價,賺了一點點加工費而已。”在一年前的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毫不客氣地指出這個世界第三大煉化產業聚集區“大而不強”的癥結所在。

  “必須從理念到模式來一個徹底的變革。”

  山東將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金融服務確定為五大傳統優勢產業,通過提升改造形成新動能,實現“老樹發新芽”和質量效益雙提升。

  壯大新動能,既要堅持“存量變革”,也需推動“增量崛起”。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山東推動新興產業擴容倍增,前瞻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五大新興產業。

  孫來斌說,通過重點發展以上“5+5”“十強”產業,深刻調整山東偏重的產業結構,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山東的目標是,到2022年,“十強”產業增加值占比力爭達到60%。

  為培植壯大“十強”產業,山東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努力把每個產業做成萬億級以上體量、全國一流、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山東的目標是,到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65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5%。

  900個新產業項目蓄能高質量

  山東創新提出用工程的辦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并建立重大項目庫。針對“十強”產業,山東逐一建立了由省級領導牽頭、專班推進、規劃引領、智庫支持、聯盟(協會)助力、基金保障的“6個1”推進體系。

  圍繞“十強”產業,山東已先期儲備項目900個,總投資近4萬億元。首批優選項目450個,已開工360個、完成投資1600億元,集聚創新土地、融資、審批等各類政策,形成“全省一張圖、一個項目一張表”坐標管理模式。

  在濰坊,豪邁集團正集中力量推進重大海洋工程裝備關鍵技術突破和品種擴增。豪邁集團負責人介紹,這是2018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之一,建成后預計年產重大海洋工程裝備功能單元240套。

  山東省發改委介紹,山東將出臺針對重大項目庫的用地、稅收、基金等優惠政策,加快建設重大項目管理服務平臺,繼續篩選儲備一批好項目、大項目。一方面,嚴把項目“入口”,堅決杜絕變相搞房地產項目、新上“三高一低一剩”項目、勞民傷財和脫離實際的項目,堅持“全省一盤棋”謀劃產業集群,優化產業布局。另一方面,疏通項目“出口”,加大對重大項目的督導支持,確保項目及時開工。

  下一步,山東將研究制定支持“十強”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謀劃建設更多創新型、基地型、補鏈型、終端型產業項目,引導推動各地產業集群錯位融合、協同發展。

  “新興+傳統”砥礪前進

  曾幾何時,濟南輕騎、濟南紡織、小鴨洗衣機、康巴絲鐘表等曾經響徹全國的品牌,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逐漸沒落甚至銷聲匿跡。

  而今,濟南量子科技異軍突起,神威E級原型機正式啟用,浪潮集團服務器市場占有率穩居全球前三……新動能就如浸潤著這座城市的泉水一樣汩汩而出。

  在新能源的舞臺上,濰柴牽頭聯合12家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實施國家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重大項目,將打造全球技術領先的氫能汽車產業集群。

  2018年1~11月,全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7%、6.8%、8.3%,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1.4個、1.5個、3個百分點,成為帶動工業增長、促進轉型升級的骨干支撐。

  山東產業全力求新,卻非喜新厭舊。山東傳統產業底盤大,被外界視作轉型爬坡路上的沉重包袱。但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并非存在無法逾越的鴻溝,傳統企業通過運用新技術、新模式,完全可以進入新興領域。

  山東的化工產值位居全國前列,但長期落在微笑曲線的底部。山東正逐步給出解決方案,在全國率先出臺化工園區和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開展化工轉型升級專項行動,推動化工企業入園入區,已完成全省6094家化工生產企業的評級評價,目前3個重大石化項目已列入國家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

  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傳統產業質效雙提。山東省發改委介紹,過去一年,山東“十強”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動能加速集聚,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36%,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四新”經濟投資占全部投資比例達40%以上。

  歷史考驗更是歷史機遇

  □《瞭望》新聞周刊 陳灝

  自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來,一年時間里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起勢強勁、“落子”頻繁,呈現出轉型發展的新氣象。

  部分新興產業呈現指數增長,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投資預計占全部投資四成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預計達到36%……山東省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一系列舉措,針對經濟產業層次低、質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的“頑疾”,開始釋放藥效。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五個文明”協調發展面臨的時代任務。政府部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舵者,需要以更加科學的政績觀“落子”新舊動能轉換相關工作。

  新舊動能轉換是歷史考驗更是歷史機遇。當前,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技術革命正在加速全球產業更替。在同一賽道上參與全球競爭,無論是“領跑”“并跑”還是“跟跑”,盡早“栽下梧桐樹”、布下“先手棋”,才能為新的生產力騰出空間。尤其在政策法規體系、創新平臺建設、營商環境改善、服務能力提升等軟件方面,需要努力的地方還非常多。

  新舊動能轉換是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雷厲風行與久久為功必須有機結合。無論是舊動能的改造還是新動能的培育,注定不可能“今天種樹,明天摘果”。各級干部和一線企業員工需要做好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特別是面對“騰籠換鳥”的陣痛期可能出現的“政績不顯”甚至指標下滑,應當具備堅持初心不移、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

  與此同時,記者在基層調研也發現,在一些地區,“動能轉換是個筐,什么都往里邊裝”;跟新動能沾點邊的項目各地搶,結果“一哄而上”形成新的產能過剩;造概念、換標簽、搞形式、做虛功的問題在部分地區冒頭……這些現象歸根結底,是政績觀和發展思維出了問題。破舊立新需要基層單位和干部刀刃向內,立足實際而不敝帚自珍、放眼長遠而不好高騖遠,求真務實、真抓實干。

  新舊動能轉換必然伴隨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的深刻變革,重構產業格局和生產方式也會面臨繞不過的“堡壘”和關卡。困難總會有,但只要解放思想,辦法就會更多。需要發揮敢闖敢試、敢抓敢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主動作為、實干擔當,為新舊動能轉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也需要鼓勵干事創業的政策保障,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干者得實惠。

  再好的謀篇布局,都需要持續穩健“落子”,這樣才能確保收官時的勝利。地方政府和黨員干部應當以切實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下出“最強手”、避免“無理手”,使這場深刻變革盡早推動中國經濟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