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看過《海底總動員》,
這是迪士尼公司推出的主題電影,
該影片一經上映即獲得了空前好評,
并于2004年成功收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這里面的主人公——尼莫,
是一條小丑魚,
成了現在全世界都喜愛的動畫形象

只是這種魚看上去很美啊,
為什么要叫“小丑魚”呢?
原因在于其頭部上,
有一條或者兩條白色條斑,
好似京劇中的丑角形象,
因此俗稱“小丑魚”。
其實人家的學名是“眼斑雙鋸魚”,
“眼斑雙鋸魚”隸屬于鱸形目雀鯛科雙鋸魚屬,
這個屬的中文名字源于它們眶下骨、
眶前骨還有鰓蓋骨后緣有小鋸齒,
像是臉上掛著兩把鋸子。
雙鋸魚屬一共有29種魚,
均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熱帶
和亞熱帶溫暖的海域,
最近,
它們的家族又壯大了,
一條“新魚”誕生了——

我的名字寫在身上,
我叫——
潛龍三號
我知道你們會說,
哪里像龍啊,
分明是一條小丑魚
好吧,
我承認,
我是長得像小丑魚,
但也是一條“機器小丑魚”,
本領十分高強啊!
我身長3.5米,
高1.5米,
重1.5噸,
是中國自主研制的潛龍系列潛水器成員,
以深海復雜地形條件下資源環境勘查
為主要應用方向,
為我國目前最先進的
無人無纜潛水器。
去年年底從青島出發的
“大洋一號”科考船
攜“潛龍三號”無纜水下機器人,
正在大西洋中脊進行中國大洋52航次
第二航段科考任務。
日前,
科考隊調查作業過程中采取了
“潛龍三號”(↓↓↓)與船載設備協同作業新模式,
大大提高了調查作業效率。

可將潛水器前進方向采集的聲學數據
轉化為圖像,
用以識別障礙物和周邊環境。
“眼睛”是水平槽道推進器,
輔助潛水器快速轉彎響應。
4個“鰭”是4個全回轉式舵,
靠其操控實現潛水器的靈活前進
后退、上浮下沉、左右轉彎。
“肚子”側下安裝著測深側掃聲吶,
實現探測海底精細地形地貌功能。
本航段主要在大西洋中脊
開展熱液硫化物活動特征
及熱液區生態環境綜合調查,
使用的調查設備包括
“潛龍三號”、深海攝像、深海電法、
電視抓斗等。

本航段科考隊首先利用
“潛龍三號”進行近底巡航,
潛水器作業期間,
利用母船光纜絞車同步下放
深海攝像及深海電法進行測線調查。
通過這種作業模式,
可在調查區一次性獲取
包括近海底水體化學異常、
海底巖石電磁異常
以及高精度地形地貌等綜合調查資料,
為尋找新的熱液活動區
提供了聲學、光學、電磁、
水體化學等綜合信息,
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海底熱液硫化物
2017年10月,當地時間23日晚,正執行中國首次環球海洋綜合科考暨中國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成功獲取了海底熱液硫化物。
據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大西洋航段領隊孫永福介紹,探查海底熱液活動及其形成的硫化物是本次環球科考航次在南大西洋海域的重要工作。海底熱液硫化物是一種富含金、銀、銅、鐵、鋅的多金屬資源,其噴口俗稱“海底黑煙囪”,由洋殼內高溫熱液噴發至海底冷卻沉淀形成,被噴出的高溫熱液流體看似“黑煙”。

熱液硫化物(Volcanogenic massive sulphide ore deposits,或作 VMS)主要出現在大洋中脊和斷裂活動帶上。熱液活動區生物群落奇異的生命表現,改變了傳統的極端環境下無生命存在的認識,豐富了深海生物基因庫,在工業、醫藥、環保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一起來探秘海洋世界
祝“潛龍三號”
旗開得勝,
為“小丑魚家族”
增光添彩!
(青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