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建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為契機,全力打造“藍色之城”。山東省日照市圍繞港口建設、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生態優化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海洋真正成為日照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在日照港。山東省首個平行碼頭布置的集裝箱自動化堆場正在加緊建設,這個“智能型”堆場由8臺自動化軌道吊、中心服務器、遠程控制臺等核心設備組成,設計年作業能力100萬標準箱。

  “這是全國首個采用雙懸臂式的大規模一次建成的堆場。”日照港集裝箱碼頭改造二期工程項目經理張濤說,在建設過程中,根據自身需求,在工藝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進及創新,實現了節能和生產作業流程的效率提升。

  投入使用后,將實現現場無人化作業,效率提升50%以上,每年節省成本1000余萬元,為日照港打造內貿集裝箱主樞紐港、外貿近洋干線港、遠洋支線港和“一帶一路”重要的集裝箱中轉基地提供強大助力。

  “聚焦‘吞吐量過4億、利潤超15億’的任務目標,我們要堅持高標準、快節奏,進一步加快港口轉型升級,建設誠信、智慧、高效、綠色‘四型港口’。”日照港集團董事長蔡中堂表示,將不斷做強城市新舊動能轉換平臺支撐,帶動、支撐城市關聯產業發展。

  除了加快港口改革發展,做大做強涉海加工制造業,同樣也是打造藍色之城的重中之重。山東潔晶集團積極探索現代海洋產業營養健康、綠色化工、高效生態農業等領域的創新發展,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工業化規模生產鹽藻黃素的企業。

  “現在我手中拿到的兩個產品就是鹽藻黃素油狀的一個產品和粉末狀的產品,這個生產線的建成也屬于世界上比較先進的工藝水平。”山東潔晶集團企業發展部部長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王斌說,在行業中能占領一個制高點。

  打造藍色之城,海洋的生態優化必不可少。下一步,日照市還計劃投資20億元推進“五大碧海行動”,突出抓好海龍灣項目和30公里黃金岸線整治提升工程,加快實現生態產品向生態產業的轉化。

  “把石臼港區,東梅南移工程抓好,增加建設2萬畝的海洋牧場,新建海洋平臺,增殖放流水產品苗種3.5億單位實施修復海岸線,今年計劃是7.7公里,恢復濕地200畝。”李仲強說,同時,改造110艘漁船環保設施,建立三支港池清污專業隊伍,拆除近岸養殖設施300畝,清退海上的養殖面積15萬畝。

  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把海洋這座“藍色金礦”用活用好。隨著打造藍色之城工作的不斷推進,海洋經濟的發展也必將走出日照特色、發出日照聲音,為日照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深入實施換注入“藍色力量”。

  日照市委海洋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李仲強表示,現代漁業要緊緊抓住山東省海洋牧場試點這個機遇,建設四處國家級海洋牧場和九處省級海洋牧場,做大做強海洋裝備制造業,打造海洋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海洋生物醫藥,加快促進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日照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記者:王新宇 蔡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