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節病、克山病、氟骨癥……這些聽起來有些陌生的疾病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地方病。盡管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地方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但導致地方病發生的自然、地理環境條件難以根本改變,控制消除地方病危害依舊任重道遠。

  日前,山東省衛健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地方病防治專項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用三年時間開展地方病重點防控、救治救助等等任務,進一步控制、消除地方病危害,到2020年消除大骨節病、克山病危害。

  針對我省目前的主要地方病,《方案》逐一明確重點任務:

  1、加快推進飲水型氟中毒病區、水源性高碘病區改水工作。核定飲水型氟中毒、水源性高碘病區底數,分析原因,加強頂層設計,綜合考慮優質水源置換,城鎮供水管網延伸,建設規模化供水工程以及對現有供水工程強化水質凈化處理等方式,因地制宜,合理確定解決方案,不斷提升水質達標率。

  各級政府要落實工程建設資金,扎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按期完成飲水型氟中毒病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任務,結合氟中毒病區穩步推進水源性高碘病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各地要強化農村飲水工程管理管護,落實工程管理主體和運行維護費用,促進工程正常運行。對改水工程的運轉情況,水質變化情況進行定期檢測評估。

  2、在缺碘地區繼續落實食鹽加碘策略,維持人群碘營養適宜水平。保障和各碘鹽市場供給,完善食鹽市場監管,嚴厲打擊私鹽和不合格碘鹽。保證偏遠、貧困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群眾能夠吃得上、吃得起合格碘鹽。在水源性高碘地區,供應不加碘食鹽。

  3、強化大骨節病防治策略,鞏固防治成果。

  改善病區嬰幼兒營養狀況。實施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項目,為6-24月齡兒童提供每天一個營養包,提高病區嬰幼兒營養水平。

  堅持異地育人。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要保證全部入學,有條件的可采取集中食宿,遠離家庭居住地的致病環境。

  4、持續落實克山病綜合防治措施。在克山病病區落實綜合防治措施,控制急型、亞急型克山病的發生。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改善居住條件,降低致病風險。

  近年來,我國地方病防控策略重在預防,控制增量,此次山東版《方案》將現癥病人救治救助擺在突出位置。《方案》提出,將符合建檔立卡條件的地方病病人全部納入健康扶貧“三個一批”行動計劃,開展精準救治。對地方病門診和住院醫療費用,按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及時給予保障,并做好醫療保障政策與國家公共衛生項目銜接。對大骨節病、克山病、氟骨病、克汀病、二度及以上甲狀腺腫大等確診病人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個案管理。對慢型克山病病人每3個月進行一次病情隨訪,對大骨節、氟骨癥、克汀病、二度及以上甲狀腺腫大病人每年進行一次病情隨訪。具備服務能力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為地方病患者設計有針對性的服務包,優先為其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方案》提出現癥病人綜合幫扶,對大骨節病、氟骨癥、克汀病病人,開展殘疾評定工作,將符合國家殘疾標準的病人納入殘疾人保障范圍。將符合條件的病人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范圍;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對大骨節病、氟骨癥、克山病、克汀病病人的救助水平。對現癥病人家庭采取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綜合幫扶措施,加快脫貧步伐,阻斷因病致貧、返貧的代際傳播。

  按照規劃,到2020年6月底,我省將有效控制飲水型氟中毒,100%的飲水型氟中毒病區(市、區)達到國家控制標準。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全省水源性高碘地區居民戶不加碘食鹽使用率達到90%以上。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全省100%的碘缺乏病區縣(市、區)保持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狀態。保持基本消除大骨節病和克山病危害。全省100%的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病區縣(市、區)達到國家消除標準。

  (來源: 新銳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