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富豪“手撕”中泰證券追蹤:每經記者實地探訪冠石資產,老板在國外,公司無標識!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李娜 特約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謝欣每經記者 李娜 特約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謝欣

  5月29日,一位神秘富豪發出了一份媒體邀請函,上面寫著“中泰證券誘導銷售導致債券違約5.5億媒體發布會”,下面還有一段小標題“關注中泰證券IPO預披露”,瞬間在券商圈內炸開了鍋。中泰證券方面對此回應稱,這位投資者的不合理要求,將無法予以滿足。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次糾紛的另一個重要參與方——深圳市冠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目前仍未發聲。5月30日下午,記者實地走訪了冠石資產。 

  冠石資產目前共發行39只產品

  從該神秘富豪的邀請函來看,他購買了一款債券產品,該產品的管理人是深圳市冠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邀請函上說,這位神秘土豪從2015年起購買了三期冠石系列產品合計5.5億元,資產管理方出具了保本保息函。保本保息函上寫著:資管方深圳市冠石資產承諾如產品運作過程中出現凈值跌破止損線情況,冠石資產或其委托的第三方將向委托人進行差額補足,保證產品年化率達到5.5%。后來由于發生了債券違約,于是最后就演變成了這一糾紛事件。

  據東南商報報道,這一神秘富豪是位寧波投資者,在股票圈算是風云人物,是寧波頂級游資的代表。2015年,他從股市撤出大量資金后,出于流動性考慮,購買了債券私募基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次糾紛中的另一個重要參與方——深圳市冠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目前仍未發聲。

  記者經過查詢發現,冠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注冊資本1000萬元,是國內較早專注于債券投資的陽光私募類機構,目前共發行了39只基金產品,均已備案。

  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0月底,冠石資產與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廣發銀行、廣州農商銀行、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銀河基金和國泰君安等多家機構合作發行了多期產品,累計管理規模約50億元人民幣。

  “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以嚴謹的研究分析為基礎,采取利率預期策略、信用策略和時機策略相結合的積極性投資方法,把握好債券的流動性,關注交易性投資機會,合理控制組合久期和杠桿,研究個券的信用風險,力求獲得債券投資的絕對收益。”冠石資產這樣聲稱。

  據這位神秘富豪邀請函上的敘述,其買的私募基金產品為冠石定制1期。另據好買基金數據顯示,該產品于2017年9月6日成立,截至2018年6月1日時凈值還是1.0666。

  冠石資產員工:文總在國外

  神秘富豪說他購買了三期冠石資產的產品,而冠石定制1期截至到2018年6月1日時還是賺錢的。那么這些產品到底出現了什么樣的變故呢?5月30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冠石資產所在的大樓是位于深圳深南大道的創展中心。在15樓,記者找到了冠石資產的辦公室,辦公室兩邊分別是一家文化教育公司和一家機電有限公司。

  而記者注意到,冠石資產辦公室門口正中是“正杰”兩個大字,并沒有冠石資產的任何標志,以至于讓人懷疑是不是找錯了地方或公司搬走了。

冠石資產辦公室門口  特約記者劉海軍攝冠石資產辦公室門口  特約記者劉海軍攝

  “我們這里是冠石。文總在國外,你跟文總他們聯系吧,我們還要辦公呢 。”冠石資產前臺的一個女員工向記者表示。

  記者看到冠石資產辦公室里面有幾個人在休息,整個辦公區域面積比較小,里面比較陳舊,不像很多投資公司那樣顯得“高大上”。

  “我們投研團隊都在北京。這個事情,證監會跟我們聯系過,他們在妥善處置,也不允許我們冠石這邊再通過媒體發出什么信息,這個我們也是要配合的。文總我現在也暫時聯系不上,他那邊可能有時差。我其實對這個事情也不太了解,公司深圳的負責人是文總。但即使找到了負責人,我們也無可奉告。”冠石資產一丁姓員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記者反復撥打冠石資產總經理文勇軍和高管羅智的電話,并發了短信,但截至發稿時都沒有收到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冠石資產還參與了多家公司如創維數字、中國核電、鼎勝新材、司爾特等企業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網下發行配售,其中,冠石資產的多只產品參與了創維數字可轉換債的網下配售。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