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在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在微山縣人民法院的“公正號”審判船上,一堂特殊的環境保護課正在上演,為同學們上課的教師,是微山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團隊的法官劉貴芳。

  為保護湖區環境資源,微山縣人民法院積極開展專業化審判,成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團隊,劉貴芳帶領著這個團隊,審理了幾十起環境資源案件,為美麗的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

湖上開起環保課堂

  湖上開起環保課堂

  “船上法官”不好當

  “阿姨,在微山湖釣魚違法嗎?”、“什么是禁漁期?”、“湖面上大大的網箱是干什么用的?”……3日上午,微山縣人民法院“公正號”審判船緩緩開動,來自微山島鎮中心小學的幾十名同學,正在船上聽一堂特殊的環境保護課。為同學們上課的教師,正是微山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團隊的法官劉貴芳。

  “我還是第一次聽法官講課。”微山島鎮中心小學三年級二班的殷藝嘉說,她雖然生長在微山島上,但很少進入湖區,乘船在微山湖里聽法官講環保,感覺非常新鮮。

  “這些案件的影像資料真實生動,對孩子們非常有吸引力。”劉貴芳說,讓更多的人參與,學習環保法律知識,一直是她積極在做的事情,湖區不少漁民對環境資源保護一類的法律意識淡薄,有時違法了也不知道。“我們每年都會搞普法宣傳,經常劃著小船在湖面上挨家挨戶進行普法宣傳,引導大家認識、學習環保和漁業類的法律法規。”

  面積1266平方公里的微山湖上,從事漁業生產、養殖的村莊有70余個,近10萬名漁民星星點點分布在廣闊的水域中,各種糾紛時有發生。有些案件,如果法官不親自去現場看一看,根本不好處理。

  劉貴芳與“公正號”已經相伴近5年,利用“公正號”走訪漁村,發放訴訟指南,開展禁漁區、禁漁期、灘涂濕地等專項司法保護已是常事,有時開展巡回審判,她要在船上待上一周,“印象最深的就是幾年前巡回處理了5個案子,在船上待了整整一周。”劉貴芳說,她和同事南陽、微山、昭陽、獨山四個湖走了一圈,最終將5起案件圓滿結案,無一上訴。“工作結束,從船上下來,感覺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晚上睡覺床都是晃的。”

探索修復性司法機制

  探索修復性司法機制

  引導被告人修復生態

  2015年,山東省基層法院首家環境資源審判庭在微山法院揭牌成立,專門負責環境資源案件的專業化審判。2019年,微山法院機構改革,雖然撤銷了環境資源審判庭,但依舊保留著專業的環境資源審判團隊。

  “成立了專業的審判團隊后,我們一直在積極探索生態修復性司法工作機制,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劉貴芳說,去年6月份審理的一起非法捕撈的案件,當庭判決后,當日下午被告人就將1000多尾微山湖鯉魚幼魚,投放到了南四湖自然保護區微山湖下級湖水域。

  “讓非法捕魚者做放魚人,受損的生態能得到恢復,他們自身的保護意識也能得到提升。”劉貴芳說,雖然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還面臨著環境審判專業性強以及鑒定專家和機構較少等諸多問題。“法律會越來越健全,我們法官也要不斷的學習環境資源方面的知識,讓自己更加專業,才能向更多的人普及環保常識,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識。”

  “在以往的環境資源案件中,被告人大多會被判刑罰或處罰金,但被損壞的生態環境得不到修復,近年來,微山法院嘗試讓被告人以放養魚苗、繳納生態修復金等方式修復生態,將案件當事人自愿修復生態作為從輕、從寬處理的重要考量情節,通過這種方法,實現懲治違法犯罪與生態保護的雙贏。”微山縣人民法院院長馮燕杰介紹。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