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是晚清名臣,在濟南,有關他留下的傳說甚多,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前門接旨,后門殺人”,說的是丁寶楨仗義斬殺違規私出宮門作威作福的大太監安德海,做了一件大快人心事。魯菜中還有一道名菜“宮保雞丁”,據說就是產自丁府,與丁寶楨有直接關系。最近兩天,濟南一建筑工地發現丁寶楨墓的消息不脛而走,引起人們極大關注。而丁氏后人近期也為此事來濟。
記者11日來到據稱發現丁寶楨墓的濟南市歷城區祝舜路中段路北,位于保利·海德公館小區對面的中國電建集團山東一公司洺悅佳緣項目工地。數度與工地負責人提出并交涉,要求進入現場采訪,但遲遲未獲允許。隔著鐵門看到,項目占地面積很大,已經全面開工,受中高考影響,大的作業暫停,動土處均用篷布掩蓋。
丁寶楨是貴州人,死時在四川任上,為何葬在濟南?據史料,實際情況確實比較特殊。當時其在貴州已無親人,且因為發生農民起義,靈柩無法遷回。而他在山東當官時,已有多位家人死后葬于濟南,經請示朝廷,在華山以南購置十畝土地作為家族墓地。丁寶楨死后,山東父老聯名具奏朝廷,請求按照丁寶楨生前愿望葬于山東濟南,獲批準。
“丁寶楨墓”重見天日后,記者致電所在的歷城區及濟南市文物和考古部門,幾位多年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負責人均表示,在此前的歷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均未發現丁寶楨墓及其家族墓地,也無相關資料。因此未記入普查登記。直到丁氏后人到濟南“尋親”,媒體關注丁寶楨墓出土之后,濟南市文物局才抓緊收集這方面的資料。
濟南市考古所所長李銘說,丁寶楨死后葬于濟南,史料中是有記載的,位置在“華山之陽”。此次據稱發現丁寶楨墓的建筑工地,距華山較遠,與歷史記載并非完全吻合。
濟南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一位負責人介紹,丁氏后人早在兩個月之前就到濟南“尋親”并向他們反映過,也到了現場,當時雙方已經協調解決。關于“丁寶楨墓”,因為之前沒有向文物部門報備,有關信息并不掌握。土地經招拍掛流出之后,從營商環境等方面考慮,文化執法部門在沒有依據的情況下不好干預。
他提到,實際上此家族墓幾十年前就曾被盜過,盜墓者還被判刑公示。顯然,當年這些信息與今天文物普查工作沒有銜接好。
記者采訪中,洺悅佳苑項目那位負責人前后口徑不一,開始說里面確有丁寶楨墓,丁氏后人3月份曾來到現場。后有堅稱工地范圍內沒有發現古墓。
?。R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喬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