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樓市政策的影響,近年來不少市民轉戰投資商鋪。然而,作為較早一批“瞅準”商鋪的投資客,市民劉薇(化名)有苦難言。十年前,她花費30多萬元購買天橋區炫街人防商城的地下商鋪,本以為坐享返租“包賺不賠”,沒想到十年后的今天商城仍未經營。對此,天橋區人防辦(機構調整后劃入天橋區住建局)回應,商場目前面臨“絕處逢生”的機會,將會繼續協調各方督促解決。
心酸的投資:30萬買商鋪10年幾乎“顆粒無收”
一紙商鋪租賃協議,將時間拉回到十年前。2009年左右,天橋區炫街人防商城竣工,之后的兩年時間內,劉薇等投資客紛紛“入伙”,買下商鋪進行投資,有的投資十幾萬,有的投資上百萬。劉薇則湊了30多萬,買下一間不到16平方米的商鋪。
劉薇說,簽訂協議時她發現商鋪的公攤面積達到了40%以上,實際使用面積不足10個平方米,但當時商場方幾番宣傳,讓她的“算盤”怎么打都顯示出“盈利”的結果。
“這個地方緊鄰長途汽車站,客流量充足,而且商場方還給我們簽訂了返租的協議,我們買下商鋪再返租給經營方,他們按季度支付給我們租金。”劉薇說。
根據租賃協議,甲方業主與乙方濟南金口岸人防商城管理服務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租賃期限為十年,其中提到無論商鋪是否出租,乙方將支付給甲方租金,前3年年回報率達到6%,每隔3年遞增1%,每季租金在5000多元到6000多元不等。
然而,看似穩賺不賠的買賣,期間一波三折,商場斷斷續續地經營了一段時間,但業主的租金卻鮮有人問津。“這不都10年了,投了幾十萬,就經營了幾個月,收回的租金不到1萬塊錢。”劉薇說。
無奈的盼望:拒絕投資打水漂盼商城能盤活
“30多萬在當時是個什么概念?”同樣購買該處地下商鋪的業主王林(化名)說,在當時,這筆錢足夠支付某小區房產的首付。
10年過去,長途汽車站東鄰上千平方米的小廣場仍然冷冷清清,廣場地下是荒廢多年的炫街人防商城,業主投資的錢包仍是空空落落。
王林給記者梳理了這些年該人防商城的“奇葩事”。他說,自2010年購買商鋪后,商城曾經營一段時間,但由于經營不善,被迫于2013年停業。
“簽訂合同的主體方主要包括業主、經營方江蘇三環集團旗下的金口岸公司以及產權方天橋區人防辦。”王林說,商城停業后不少業主紛紛投訴,得知在2014年江蘇三環集團準備將地下商鋪轉交給另一家公司,打算盤活炫街人防商城,但由于涉及商城能否再開一個出入口的問題,遲遲沒能落地。多年過去,不少業主投訴、起訴,但商城也一直沒能繼續經營。
根據業主提供的一份商鋪租賃合同,2017年金口岸公司與河南省夏邑縣海龍商貿有限責任公司達成租賃協議,由后者租賃繼續經營。
“但根據現在的狀況,還是沒能盤活。”王林說,作為業主,他們都希望商城能夠經營起來,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盡到責任,給出一個答案,“別讓它爛在我們手里,更別讓大伙的辛苦錢打了水漂。”
記者調查
地上已營業地下仍未開業
6月19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天橋區濟濼路與北園大街交界處的炫街人防商城。整個商城顯得有些冷清,地上的美食城正在營業,然而南北兩側通往地下商城的大門仍然被拉下的卷簾門封鎖著,“炫街人防購物商城”的標牌已經顯得有些破舊,有些張貼的宣傳彩紙已經褪色。
“本店新上各種名牌保暖內衣,電梯下左拐C區010號”,在緊閉的玻璃門上留有商城曾經營業的“跡象”,附近一家商鋪的老板告訴記者,這里多年前曾經營業過,但之后再沒開過業。
記者發現,地上部分還有麻將機銷售商在經營,大多數則是美食城剛剛入駐的新業戶。“今年6月份剛開始干,只有地上的部分,地下有五個口,現在全都堵死了,下面沒東西。”一家經營餐飲的商鋪工作人員說。
附近商戶的說法大多相近,稱炫街人防商城的確經營過一段時間,但后來顧客越來越少,其間還被水淹過一次,導致地下的一些設備無法繼續使用,后期就閑置了下來。與此同時,商城遺留下租戶押金不退、戶主租金開發商遲遲不給等一系列問題,這個“結”越打越死,導致如今一番景象。
地下商城何時能重新開門營業恢復經營,也成為眾多利益相關方關心的核心問題。
炫街人防商城,曾兩次登上問政節目
記者了解到,2015年12月和2016年3月,天橋區炫街人防商城曾兩次登上政務監督節目,商場經營方吳姓負責人反映,他們投資七八千萬元,于2010年建成的炫街人防商城,因有業戶不交租金和管理費,并放水淹了地下商城,造成了幾百萬元的損失。
據悉,當時商場方報了案。但節目中,天橋區公安部門相關負責人給出的答復是,經過調查不具備立案條件。此外,商場方還提出商場再開設一個口的問題,但并未被受理。
時任天橋區區長對此表示,將協調公安部門、人防部門組織會商,并協調解決。
江蘇三環集團負責人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6月20日,根據業主提供的電話,記者多次致電江蘇三環集團吳姓相關負責人,但電話均未有人接聽。知情人士稱,吳姓負責人已被列為失信人,負債累累。
記者登錄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詢顯示吳某已經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根據天眼查,江蘇三環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顯示為存續狀態,牽扯上百條法律訴訟,20次失信信息,14次被列為被執行人。
此外,濟南金口岸人防商場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已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牽扯49條法律訴訟,15次失信信息。
■各方聲音
濟南泰正合:地下未正常營業涉及工程建設問題
根據附近一名商戶的指引,記者來到美食商城樓上的辦公室。負責該市場管理的韓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炫街人防商城的事非常復雜,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說清楚的。
據了解,目前市場管理方為濟南泰正合商貿有限公司,談及最早與業戶們簽訂合同的江蘇三環集團,韓姓負責人表示,他們的立場和業主是一樣的。
“業主購買了商鋪,投資了但沒有收益,我們作為租賃方,現在也沒有收益。”該負責人說,“同樣,我們作為投資方,前期投資了1000多萬,現在更別提收回成本了。”
該負責人坦言,炫街人防商城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很難整,牽扯的事情非常多,還有人蓄意破壞,比如偷電纜、偷設備器材,后期光買電纜我們就花了幾十萬,硬件也是我們維修起來的。現在6臺中央空調的主線都偷沒了,只剩個殼了……”
而對于公司何時接手,又是與哪一方簽訂的合同,該負責人表示他并不能解釋清楚。
該負責人還稱,炫街人防商城的事從多年前發展到現在的局面,負面影響很大,為了扭轉影響,他們租賃并經營此處,“地上先開業是為了把形象扭轉過來。”該負責人說,至于地下為何遲遲未經營,是由于牽扯到相關工程的建設,“等修建完畢再進行招商、開業。”
“地上試營業,這一塊生意也不是很好,商戶頭疼,我們也頭疼,但是不經營還是一分收益都沒有。”該負責人說,相關的具體情況只有領導知情。然而,記者嘗試聯系該公司張姓負責人,但多次撥打均沒有人接聽電話。
天橋區人防辦:人防辦作為產權方履行監管職能
6月20日下午3點,記者來到位于天橋區黃崗東路的天橋區人民防空委員會辦公室,據了解,機構調整后,天橋區人防辦已劃入天橋區住建局。
談起炫街人防商城,這里的負責人坦言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的要求,國家對于興建人防工程這類公益事業,主要靠吸收社會資金來完成,即鼓勵社會投資,簡單說就是誰投資,誰受益。”該負責人說,當初江蘇三環集團中標,擁有50年的使用權,而當時的人防辦作為產權方,履行監管職能。
該負責人稱,金口岸公司是江蘇三環集團的子公司,當初大約230戶業主與該公司簽合同購買商鋪,其中120戶左右簽訂返租協議,另100多戶自用或自己對外出租。“頭兩年還是不錯的,但是受到電商的沖擊,加上經營問題等原因,陸續有商戶退出。”該負責人說,商場于2013年停業,之后再無起色。
該負責人稱,這期間,他們也接到很多關于商場的投訴,他們還去江蘇幫業主要了一個季度的租金,也有業主起訴到法院,“判決我們不承擔連帶責任,經營方負責,但也沒有履行。”
在該負責人印象中,無奈的業主曾三次嘗試過“自救”,但要想讓商場“復活”并非易事,三次“自救”的結果均草草收場。
“業主所稱的商城多次倒手,其實是三環集團的吳某讓集團的潘某經營,他們是一個公司的,2017年潘某又轉讓給了現在的張某,今年5月份地上試營業。”該負責人表示,地下未能營業是因為涉及工程建設問題,而這也是商場“絕處逢生”的一個機會。
“我們理解業主投資沒有成功的心情,但也請業主理解我們的難處,我們會繼續督促各方,最終只要讓商場重新經營起來,再根據簽訂協議,讓經營方返還租金。”該負責人說。
(生活日報記者 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