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阜陽“刷白墻脫貧”:浮夸不是扶貧|新京報快評

  近日,安徽省阜陽市因為“刷白墻”“宣傳片”等事件被曝光,成了反面典型,被中央在全黨通報。新京報記者在阜陽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刷白墻”耗資巨大。“脫貧摘帽專題宣傳片”的拍攝,預(yù)算也達60萬元。

  對反面典型進行全黨通報,此前主要是針對官員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被納入全黨通報的范疇,在此前并不多見。

  這一做法,顯然十分必要。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的危害絕不能低估,事實上,這些問題不僅形式上花里胡哨,欺上瞞下,還往往勞民傷財,令民眾苦不堪言。尤其在扶貧脫貧領(lǐng)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更是為禍甚烈,它不僅頻繁折騰乃至坑害貧困民眾,傷害了這一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還嚴重影響了扶貧攻堅的大局。

  正如所指出的:“搞形式主義,勢必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浪費,助長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的心理和好大喜功的浮夸作風(fēng),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威信。”

  以往,對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一般僅限于地方層面的處理,而且許多時候,僅僅內(nèi)部處理,并不對外曝光。這樣的處理模式,力度有限,顯然不足以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形成威懾,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6 月11 日晚,阜南縣郜臺鄉(xiāng)桂廟村,剛修好半年多的公廁斷水?dāng)嚯姟P戮﹫笥浾呃钤频?攝

  全黨通報,意味著對這一問題處理的升級。通過這樣的通報,以案示警、以案為戒,可以向廣大黨員傳遞明確的信號,讓他們不敢再任性而為。這樣的通報,還有輿論曝光的作用,通過公眾監(jiān)督的壓力,倒逼政府部門及其官員的約束自身行為。

  當(dāng)然,全黨通報,并不意味著畫上句號。此次通報之后,對于阜陽市在扶貧脫貧領(lǐng)域所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還有必要舉一反三,展開全面調(diào)查,查清問題并追根溯源,盡快向社會公布問責(zé)清單。

  以“刷白墻”為例,一個鄉(xiāng)就花費巨額資金,根據(jù)阜陽市政府官網(wǎng)顯示,該市目前有149個鄉(xiāng)鎮(zhèn),那么當(dāng)?shù)亍八讐Α钡降酌屹M了多少財政資金,顯然應(yīng)該向社會交出一個明白賬。對于“刷白墻”“宣傳片”等問題的追責(zé),不僅要追究決策人和經(jīng)辦人,對項目和資金審核的部門和官員,同樣應(yīng)一并追責(zé)。對于背后可能存在的貪腐,更不能輕易放過。

  此外,新京報記者在阜陽走訪時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剡€存在新修公廁斷水?dāng)嚯姡鬯幚碓O(shè)施成擺設(shè),對貧困戶實行“名額控制”,扶貧手冊涉嫌造假、養(yǎng)老金疑被村干部索回等一系列問題。顯然,“刷白墻”“宣傳片”,只是“形式主義”脫貧亂象的冰山一角。“刷白墻”“宣傳片”等突出問題固然要抓,與此同時,類似扶貧手冊涉嫌造假、扶貧補助金疑被村干部侵吞等隱蔽問題,同樣也要深挖,一個都不能少。

  要根治地方官員的這種惡習(xí),把準脈,找病根是關(guān)鍵,這就要求加大對問題的曝光力度。因此,全黨通報之外,各個地方在扶貧脫貧中,對“形式主義”脫貧亂象也要“零容忍”,積極摸排問題線索,展開曝光和問責(zé)。同時,也要充分借助公眾的力量,對于公眾的舉報,真正做到“有舉必應(yīng)”,讓維權(quán)渠道暢通無阻。如此,才能上下形成強大合力,根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一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