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兩官員博士論文被指抄襲 當事大學:正調查,不會區別對待
7月3日晚10時29分,@湖南大學 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 針對網絡有關我校畢業生董某、黎某博士學位論文的質疑,我校已成立專門工作組,正在開展調查核實”。

紅星新聞從湖南大學法學院等多個渠道證實,湖南大學所稱董某、黎某分別為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董嵐、湖南省益陽市委副書記黎石秋。
公開資料顯示,二人曾同在湖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學習,2007年,獲法學博士學位。董嵐曾任益陽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此時,黎石秋系益陽市委副書記。
紅星新聞注意到,此次被質疑的兩篇博士學位論文標題分別為黎石秋2007年3月10日提交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法律問題研究》、董嵐于2007年10月16日提交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財政法問題研究》。
紅星新聞對比發現,董嵐論文中“研究目的”部分與黎石秋多個段落完全重復,內文亦有較多相似處。

據知網檢測結果,董嵐博士論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財政法問題研究》共計13萬字,重復字數6萬余字,總文字復制比為44.7%,扣除中英文摘要,正文部分復制比超50%。其中,兩個部分復制比達82%。涉嫌抄襲安徽大學碩士論文《論財政法視野下的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華中農業大學博士論文《中國財政農業投入政策研究》等。
另據江蘇廣電荔枝新聞,董嵐博士論文《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財政法問題研究》在另一查重平臺上,查重率達81%,與黎石秋博士論文相似度高達78%。

7月4日,湖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屈茂輝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稱,6月30日晚網上出現相關輿情后,校方7月1日啟動調查程序,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工作;為慎重起見,在知網查重技術基礎上,校方正組織專家對相關論文進行評判,之后再經過正當程序認定,“客觀真實需與法律真實相符。認定學術不端,不能簡單依賴知網等平臺的查重技術,因為這些技術都是后來才有的。人工調查比較耗時,目前,相關結果還沒有出來”。
屈茂輝告訴紅星新聞,如二人構成學術不端,零容忍,“兩個畢業生雖都是在職官員,但學校不會區別對待”。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