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也“從娃娃抓起”了。       家長供圖高爾夫球也“從娃娃抓起”了。       家長供圖

  小小年紀就練網球、高爾夫……剛放假有家長已經花了5萬

  各種興趣班也是暑假標配。這是小學生跟著教練學網球。                              家長供圖

高爾夫球也“從娃娃抓起”了。       家長供圖高爾夫球也“從娃娃抓起”了。       家長供圖

  □生活日報記者 郭春雨

  生活日報7月14日訊 暑假剛剛開始,家長們的錢包已經捂不住了。對于不少家長來說,暑假約等于“燒錢”,今年用在孩子身上的假期“學習成本”普遍“漲聲一片”。培優、旅游、研學、數碼消費、夏令營……這些暑期項目動輒數萬。甚至有家長向記者感嘆,暑假還沒開始,5萬塊的賬單已經出來了。

  “另一種啃老” 研學費用姥姥買單

  家住濟南勝利大街附近的方蕊(化名)告訴記者,不加上孩子吃喝買書等成本,自己為孩子即將開始的暑假已經花出去了至少5萬元。

  “有些課程是一直在上的,也不算單獨的暑假花費。但是平均下來每節課的花費也是200多,暑假課程安排的密集,算下來一個暑假至少要花1萬元。再加上暑假銜接班和研學,我估計最少也得5萬。這還不包括他平時多余出來的一些零碎花費。”方蕊說,英國的研學是今年暑假新增的內容,以往每年暑假也都會帶著孩子出去玩一趟,但是花費也都控制在1萬以內,“去年暑假他們班里不少孩子都出國研學了,今年孩子自己主動提出也想要出去。就跟他們班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報了名。”

  方蕊和孩子爸爸都是普通的公職人員,倆人兩個月的工資加起來不夠孩子去英國13天的研學。36000的研學費用,是孩子遠在青島的姥姥姥爺出資支付。

  “我們這也算另一種形式的啃老了。”方蕊無奈地說,現在自己都有點害怕孩子放暑假了,因為一旦放暑假,就意味著最低一萬以上的花費。孩子今年5年級,明年想要參加小升初,為了讓孩子的“資料”好看,參加夏令營、研學、競賽等一個都不能少,處處都要花錢。即便是不出國研學,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費用也少不了。“我感覺今年的輔導班都漲價了,而且各種研學也都在漲價。”方蕊說,感覺賺錢的速度完全跟不上孩子花錢的速度,但是花在孩子身上的錢,更多的時候是“不得不花”。

  研學、輔導、興趣班 暑假花費“上不封頂”

  記者調查了10位左右的家長,雖然有些孩子還沒正式開始進入假期,賬單卻已經出爐,并且大有“上不封頂”的架勢。其中3位家長表示孩子的暑假花費估計會有1—2萬左右;4位家長表示花費2—3萬;2位家長表示不好估計,預計超過4萬元;只有1位家長表示孩子回老家待上一個月,所以花費可以控制在1萬以下。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眾多家長的暑期賬單中,旅游、輔導班開支已經成了必須。各種興趣班、奧數班、銜接班、培訓班,花費也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即便是對孩子進行的獎勵開支中,從普通玩具到電子產品,費用也集中在千元以上。

  在這長長的暑假消費單中,豐富多彩的夏令營已成寒暑假的重要組成。夏令營一般都會設定一個主題,比如拓展訓練、國學、體驗大自然等等。營期一般在一周左右,每個孩子的收費不等,省內的基本在2000元到5000元之間;省外或者國外的費用一般都會超過5000。

  此外,各類名目繁多的研學項目也基本成為暑假的“標配”。幾乎所有的研學項目都是配合著旅游項目一起進行,很多研學項目還推出了“親子行”,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

  “我今年帶著孩子去呼倫貝爾7天行,一個人的費用是4600,兩個人加起來優惠價9000元。再加上還給他報名了書法課、托班管,一個月怎么也得2萬塊錢。”家長趙麗說,雖然內蒙古親子行是倆人的費用,但是如果不是為了陪孩子,自己也不會在暑假出游。

  市區一家旅行社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各類研學行程是所有暑假行程中最為火爆的一項。研學分為親子行和學校組織兩種,一般來說教育機構不具備旅游資質,所以市場上的海外游學項目都會借用旅行社的資質組織出境,合作形式也比較多。目前海外的研學項目比較受歡迎,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都是比較集中的目的地,收費方面一個人的費用從1萬元到5萬元不等。有些加入了特殊學習項目的研學路線,例如“美國NASA太空研學”、“歐洲常青藤高校研學”等項目,收費甚至可以高達8萬左右。

  此外,記者查詢發現,暑假也是各類賽事的集中時間。各類比賽名目繁多,但最后往往是家長買單參加,各類參賽及食宿費用也不是小數目,如少兒模特大賽等,參賽費、服裝費、住宿費等加起來,輕松破萬。

  忙碌的燒錢暑假 家長累,孩子也不輕松

  作為一年級的小不點,家住燕山立交橋附近的豆豆(化名)并不期待即將到來的暑假。他告訴記者,7月7日學校正式放假,7月8日就開始上輔導班。除了白天上托管班,媽媽還給他報名了網球課、游泳課、書法課、鋼琴課、跆拳道課、閱讀課、英語口語課……滿滿當當的暑假,讓他覺得比上班還要累。

  在和記者說話的時候,這個年僅8歲的小不點竟然發出這樣的感嘆:“我覺得做人好累啊”!

  豆豆委屈,豆豆的媽媽孫女士也覺得挺委屈。“先不說給他報名花了多少錢,我每天接送他去上課我也很累啊!我現在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了,天天就是圍著他轉。”孫女士說,自己之前也曾認為孩子應該“快樂暑假”,孩子上一年級以前沒有給他任何的課外輔導,但是上了一年級以后發現孩子寫字、算數等都跟不上,而且班里的其他同學個個都是“能文能武”,本來覺得挺聰明的豆豆,“淹沒”在同學之中,成了特別普通的一員。

  為了讓豆豆能在二年級完成“逆襲”,孫女士甚至還制定了一份詳細的作息時間表。按照安排,豆豆每天7點起床后,先進行口語訓練,吃過早飯后去上托管班,在托管班學習銜接課程和寫暑假作業。下午托管班4點半放學,回家練習鋼琴1小時,吃過晚飯后的時間則用來參加報名的輔導班和才藝班學習。如果沒有輔導班,那就要看一到兩本繪本,練習閱讀。如此緊湊的暑假安排,也難怪豆豆會覺得“人生艱難”。

  專家說法

  學習的方式有很多 對攀比性的出行要學會說“不”

  □生活日報記者 郭春雨

  孩子的暑假,到底需不需要用錢來“支撐”?兒童心理學博士馮晶表示,對于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更多的將投資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包括旅游、課外輔導等方面,但是在教育投資之余,更應該關注家庭的收入和理財狀況,合理規劃,讓教育投資更有意義。尤其是一些研學和旅游,如果是帶有攀比性質和虛榮心目的的出行,家長要學會對孩子說“不”,因為養成合理的世界觀、消費觀對于孩子更重要。

  “家長需要合理分析孩子的需求,根據孩子所在的不同階段,選擇適合自己的暑假打開方式。學齡前的孩子,主要以輕松暑假為主,可以選擇讓孩子到鄉村或者海邊多親近大自然;小學生可以多做點家務,多進行一些課外閱讀,省內的短途游也是很好的選擇;初中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家長應該更多的關注孩子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對于暑假的意見。”馮靜提議,暑假家長可以多陪著孩子們去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之類的場所,開闊眼界,探索世界,學習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只有外出旅游、研學,或者讓孩子上輔導班。

  相關鏈接 教育部:防止新一輪“培訓熱”

  □生活日報記者 郭春雨

  教育部5月下旬印發《關于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回頭看”活動的通知》,要求將加快組建備案審核專家團隊,制訂審核、研判辦法,做好學科類培訓是否超前超標教學的認定工作;同時,將緊抓暑假關鍵時點,嚴格審核備案學科類培訓班,重點巡查校外培訓機構集中的熱點區域,嚴肅查處超前超標培訓等違規行為,防止出現新一輪“培訓熱”。

  (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