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家義:山東現1天創造財富量相當于1952年全年4.8倍

  國新發布7月16日消息:山東地處我國東部沿海,位于環渤海經濟圈,陸域面積15.58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之稱。今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家義,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介紹“新時代 新動能 新山東”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山東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經濟社會發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劉家義介紹,2018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7.6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52年的344.4倍;現在山東1天創造的財富量相當于1952年全年的4.8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6485億元,是1950年的1473.9倍。三次產業比例由1952年的67.4:16.6:16調整為2018年的6.5:44:49.5。山東以全國1.6%的土地,創造了全國8.5%的經濟總量、9.5%的工業增加值和8.3%的農業產值。

  劉家義表示,山東以“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為目標,以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三大攻堅戰、軍民融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八大發展戰略為支撐,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保障,以全面從嚴治黨為統領的整體發展格局。新時代孕育山東新機遇,新思想激發山東新動能。一個新動能澎湃涌動的新山東正闊步走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大道上。

  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批復山東建設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后,山東確定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堅定淘汰落后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規劃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金融“十強”產業集群。實施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海洋生產總值由1991年的不足200億元增長到1.55萬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提升到20.27%。

  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制定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制度創新的決定,推進12個方面51項重點制度創新任務,目前已形成制度成果30多項。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3545” 專項改革,即3個工作日內取得營業執照、5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45個工作日內完成施工許可,基本實現“一次辦好”事項全覆蓋。

  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改革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實施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工程,舉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孔子文化節,建成城鄉儒學講堂2.3萬多個,在全省中小學全面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尼山書屋已在22個國家落地39家。

  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梳理確定重點推進的20項民生實事,去年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79%。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達到39549元、16297元,分別比1952年增長326倍、270倍。緊盯“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三年累計脫貧251.6萬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扎實推進平安山東、法治山東建設,村(社區)級網格化服務管理覆蓋率達99.48%。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涉黑組織115個、惡勢力犯罪集團515個。

  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建設綠色山東、生態山東。全面展開“四減四增”三年行動,部署打好“藍天保衛戰”等8場標志性戰役。2006年至2018年,全省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47.5%。重污染天數由2013年的60.8天減少到去年的9.9天。建成國家森林城市1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森林公園52處、濕地公園66處。

  注重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落實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大膽使用“李云龍式”干部,形成實干實績的鮮明導向。近2年,選派60名干部到中央金融單位掛職,組織106名干部參加省直機關與基層雙向交流掛職,組織336名優秀年輕干部上下交流任職,實施“萬名干部下基層”,在實踐中提高干部專業素養和干事本領。出臺關心關愛基層干部減輕基層工作負擔10條、精文簡會15條等舉措,今年上半年省委發文下降50%、會議減少38.9%,省本級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壓減69%。

  “70年櫛風沐雨,70年春華秋實。山東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激發新時代發展新動能,向著‘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目標不斷奮進,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劉家義稱。 

  來源:國新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