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新心連心,攜手奔小康。山東省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對口援疆和扶貧協作工作,主要領導專程到新疆喀什地區調研,要求對口支援緊密助力扶貧,作出山東援疆貢獻。山東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不折不扣落實魯新兩地黨委和政府脫貧攻堅部署要求,堅持把助力喀什地區特別是對口支援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麥蓋提4縣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責任,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創新創優、銳意進取,在產業、就業、消費、民生、人才、結對幫扶及社會扶貧等方面不斷用心用力、精準幫扶,讓受援地各族群眾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自治區的充分肯定。國務院扶貧辦去年7月在喀什、今年3月在和田先后兩次召開的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現場推進會上,山東省都作了交流發言。2018年度山東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還獲得自治區“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產業扶貧
麥爾哈巴:進廠后,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起現在的工作,已在疏勒縣如意科技紡織有限公司工作兩年的麥爾哈巴·烏拉依木很是自豪。4年前,因爸爸生病去世,麥爾哈巴不得不從高中輟學,回家幫媽媽種地。2017年5月,山東援疆企業如意公司落地疏勒縣并在當地招工,這成了麥爾哈巴等400多名維吾爾族員工的人生轉折點。
在如意公司,他們學會了操作國際一流的紡紗設備,成為現代產業工人,每月有約3000元的穩定收入,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山東省援疆指揮部把產業援疆作為助力受援地貧困群眾脫貧的有效途徑,面向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展常態化招商引資,促成山東如意、青島即發、淄博齊華制衣等已落戶企業持續上項目,新引進山東國盛、金昇紡織、山東水發、東營藍光電子等項目相繼落地投產。兩年來共引進產業合作項目99個。
其中,如意集團80萬錠紡織項目同時在疏勒縣、英吉沙縣、喀什經濟開發區落地,總投資50億元,目前已投產運營20萬錠,帶動近千人就業,全部達產后可帶動5000人就業。
兩年多來,山東援疆還立足對口支援4縣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幫助其發展特色產業,推廣種植大蒜、毛木耳、香菇等特色高效項目,帶動群眾增收脫貧。其中,日照援疆指揮部在麥蓋提縣引進5個特色種植養殖項目,新疆五征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建成4萬畝棉花種植項目和3000只刀郎羊種羊養殖項目,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東營援疆指揮部引進8個農業項目入駐疏勒縣,促成山東水發集團投資10億元,建設5000畝蔬菜產業示范園。泰安援疆指揮部促成岳普湖縣建設南疆鹽堿地海水稻改良示范基地和精準扶貧示范基地300畝,試種海水稻,畝產近550公斤。
就業扶貧
古麗妮薩依姆:工作穩定了,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在英吉沙縣城關鄉喀贊其艾日克村,喀什中興手套有限公司村工廠負責人古麗妮薩依姆·阿巴斯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
39歲的古麗妮薩依姆曾外出摘過棉花,也打過工,因為父母健康原因不得不回家務農。2014年,村里的工廠建成后,她每天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目前,勤快能干的古麗妮薩依姆已是工廠負責人,月收入3500多元,不僅家里蓋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還能就近照顧家人。古麗妮薩依姆說,現在收入穩定了,生活也越來越有盼頭,自己一定要好好干,帶領鄉親們早日脫貧。
解決了古麗妮薩依姆等人就近就地就業難題的“總部+工廠”模式目前已在全疆推廣。
為吸引更多群眾務工就業,山東省援疆指揮部推動山東如意、青島即發等企業延伸產業鏈條、轉移生產工序進村入戶,創新形成“縣城企業總部—鄉鎮小微產業園—村工廠—家庭扶貧車間”四級聯動、上下貫通的產業促就業服務體系,帶動3萬多名群眾就業。其中,直接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上萬人,助力貧困戶精準脫貧。
目前在山東支援的四縣,共落地即發假發、錦繡針織、泰疆服飾等13個鄉鎮小微產業園,山東中興手套、海洋服飾等60余家勞動密集型企業運營337個村工廠。海洋服飾運營13個工廠,并創新托管模式,在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運營托管12個村工廠,在村工廠分散后加工,再集中到企業總部制成成品。在麥蓋提縣推動試點入戶的民族刺繡項目,帶動近2000名群眾在家就業。
山東省援疆指揮部還大力推動受援四縣勞動力轉移內地就業,2017年、2018年四縣有組織、整建制轉移內地就業人數分別達4710人、5612人,今年以來已轉移就業近2000人。
消費扶貧
依明:紅棗打開了銷路,不愁“豐產不豐收”了
麥蓋提縣央塔克鄉奧伊布格達依村村民依明·買買提種植紅棗已十多年,近年來紅棗價格低廉,讓依明頗為犯愁。
為了幫助果農解決賣果難題,山東省援疆指揮部依托山東人口大省的市場優勢,創新打造消費扶貧產業鏈。
組織開展“好品喀什進山東”活動,實施“大倉東移”工程。通過政策性導向、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在濟南、日照、濟寧等地設立山東大倉3萬多立方米,前置喀什農產品倉儲交易平臺,累計銷售紅棗、核桃等特色林果800余噸,推動喀什名優農產品進駐濟南銀座、大潤發等大型商超23家、專柜近100家,成立“魯喀特色農副產品供銷聯盟”,吸納180多家農副產品供銷企業加入;組織在喀什、烏魯木齊舉辦消費扶貧產銷對接會,達成意向訂單總金額1.1億元;促成新礦集團等山東企業購買喀什農產品近千噸。
山東省援疆指揮部還通過“互聯網+”銷售模式,借助線上促銷喀什農產品。借助“好品山東”平臺進行電商銷售,銷售額5000多萬元;促成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上線灰棗、核桃等喀什特色農產品,交易量過萬噸,惠及果農6000多戶;促成鄭州商品交易所在麥蓋提縣設立紅棗期貨交割庫,帶動紅棗加工業和倉儲物流業聚集發展;促成喀什農產品上線農業銀行總行“益農融商”公益扶貧商城。
在山東援疆的支持下,紅棗、核桃等喀什特色農產品逐漸打開了山東乃至全國的銷售渠道。
依明說,以后再也不用愁“豐產不豐收”了。
民生扶貧
齊妮罕:眼睛能看清了,以后日子更亮堂了
揭開蒙在眼睛上的紗布時,岳普湖縣68歲的白內障患者齊妮罕·巴拉提眼前一亮,飽受眼疾困擾多年的齊妮罕緊緊握著山東大學眼科中心主任張晗教授的手,激動得熱淚盈眶。
2017年以來,山東省援疆指揮部每年組織“山東省對口支援喀什地區光明行”活動,安排山東醫療專家到喀什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復明手術,齊妮罕就是近千名受益者之一。
山東省援疆指揮部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優先位置,脫貧攻堅資金向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傾斜,80%以上投向基層民生領域。
2017年、2018年山東援疆共計建成農村安居房4.81萬套,9112戶貧困群眾受益,探索“前房后院”“上宅下鋪”等模式,在院內建設拱棚等設施,發展庭院經濟。
創新實施教育組團援疆“百千萬”工程(百校牽手、千生定向、萬師支援培訓),學校結對57所,定向招生350人,培訓教師7000多人,重點支持受援四縣實驗中學、希望小學、寄宿制中學宿舍樓、職業學校實訓基地等建設;設立魯喀“山東援疆獎學金”,在對口四縣和喀什二中、喀什實驗中學每年評選表彰獎勵4500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和200名優秀教師;資助新疆籍在內地就讀貧困家庭大學生4151名。
在受援四縣全面啟動結核病防治項目,實現四縣所有鄉鎮的篩查診治全覆蓋。新建47所鄉鎮全民健康體檢中心,改造縣鄉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提升醫療衛生條件;選派47名專家到受援四縣巡診、義診病人1500多人次,發放藥品近70萬元,有效防止了貧困群眾因病致貧返貧。
結對扶貧
熱汗曼:有了親戚支持,一定要脫貧致富
熱汗曼·木薩家住麥蓋提縣央塔克鄉科克提坎村。村里沒有路燈,每到夜晚一片漆黑,群眾出行很不方便。
去年9月,日照市五蓮縣捐助6萬元,為科克提坎村安裝了200盞太陽能門燈,讓村民們告別了“摸黑走夜路”的歷史。
山東省援疆指揮部會同受援四縣投入計劃外資金4500萬元,結對包幫受援四縣建設45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示范村,實施“五小”工程(建設扶貧車間、致富大棚、農村亮化、國學項目、村碑村坊村史室),開展送崗位、送技術、送光明等“十送”行動。
說起村里一年多來的變化,熱汗曼·木薩如數家珍:“安門燈、改廚、修路、建村史室……山東的親戚給了我們這么大的支持,我們一定要努力脫貧致富!”
根據不完全統計,山東援疆目前結對包幫45個貧困村惠及貧困人口24033人,新增就業376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74人。
社會扶貧
努仁薩古麗:山東小朋友寄來了書,我很高興
6月1日,山東省為英吉沙縣捐贈圖書接收儀式舉行,山東省援疆指揮部將承載著山東人民深情厚誼的196萬余冊圖書交接給英吉沙縣。
捧著山東小朋友捐來的圖書《窗邊的小豆豆》,英吉沙縣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努仁薩古麗·阿卜杜如蘇力愛不釋手。
近年來,山東省援疆指揮部不斷動員山東企業、社會團體及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援疆事業,采取送項目、送崗位、送科技、送物資等方式,努力打造由政府、企業、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立體式援疆扶貧新格局,累計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6477萬余元,10萬余人受益。
依托中石化易捷超市平臺,創新試點建設“山東援疆愛心超市”6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基本生活用品和生產物資。
組織山東省396家企業幫扶受援縣302個貧困村。其中,新疆五征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麥蓋提縣希依提墩鄉喀克夏勒村結對,共同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發展種植養殖特色項目,實現村企共建、結對發展,常年為喀克夏勒村村民提供80多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增加了收入,開闊了眼界,學到了技術,提高了致富本領。
近3年來,山東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始終視新疆為故鄉,把受援地群眾當親人,精準施策、真情幫扶,助力喀什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為受援地各族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