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突發性事件先期處置,濟寧高新區“路長制”巡邏全市首批試點
12日上午,由高新區交警、特警、派出所、保安組成的“路長制”小組開始當天的巡查,初期以洸河路(凱賽大橋——琵琶山路)、吳泰閘路(火炬路——琵琶山路)、琵琶山路(洸河路——任城大道)先行試點。通過指揮中心運用可視化系統、視云融聚的超融合實景指揮系統以及物聯網感知系統,實現可視化指揮調度,最大限度增加見警率、管事率,增強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試點路面實時可見警
受臺風“利奇馬”外圍云系影響,12日上午7點15分,濟寧高新區風雨依舊,原本因陰雨天變得些許冷清的新世紀廣場,卻迎來了一批“特殊的人”。他們身穿警服、頭戴警帽,身騎白色摩托警車有序駛來,在位于廣場西南角處的路長制服務臺前列隊、領取工作指令后,便4人成組開始了“路長制”巡查。
記者跟隨一組“路長制”巡查組隊員一同巡查,4名成員沿吳泰閘路自西向東開始巡查,實時查看道路通車情況及周邊治安、車輛違停情況,如若發現道路擁堵或車輛違停,“路長制”成員便會將車輛停放路邊,進行現場疏導及處置,保障道路暢通。
“實行‘路長制’,可實現一有警情迅速到位的目的,對突發性事件可以做到先期處置的效果。”濟寧高新區公安分局局長黃蒙蒙介紹,“路長制”巡查組是一支既管治安又管交通的隊伍,由特警、交警、派出所、警保聯控單位的12人共同組成,每日細分為3隊分別對洸河路(凱賽大橋——琵琶山路)、吳泰閘路(火炬路——琵琶山路)、琵琶山路(洸河路——任城大道)進行區域巡邏,通過車巡加步巡的方式,對街面發生的交通事故、治安刑事案件進行接處警。第一時間處置各類突發性事件,保障街面秩序。
此外,為實現常態化巡邏機制,“路長制”成員將分別在早晚高峰及平峰時段進行巡查,充分實現多警種聯動效果。“每個隊伍中都會配備一名交警,便于快速處置交通擁堵等問題。”濟寧高新交警大隊大隊長李云剛介紹,在多警種融合過程中,可促進一警多能,實現各類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置。同時,在巡邏過程以主干道為中心,向外延伸,并兼顧小街巷路段,提高區域見警率,讓市民出行更安心。
借助三大技術平臺
街面處警更加高效
為實現路長制、警保聯控、獵鷹行動隊三項工作機制高效推進,濟寧高新區公安分局以指揮中心為中樞,以路長制為基礎,以獵鷹行動隊為主力,以警保聯控為延伸,以科學技術與信息化為支撐,多形式打造智慧警務智能融合。當日,現場除“路長制”巡邏隊備受矚目外,其可視化智能系統平臺更是亮眼。
在位于新世紀廣場路長制服務臺內記者看到,室內顯示屏中,新世紀廣場全貌盡收眼底,各類建筑物名稱及道路名稱如標簽般實時顯現,各路面監控攝像頭具體位置清晰可見。“實景融合智慧防控平臺主要接入了轄區內公安自建及社會自建監控設備。”黃蒙蒙介紹,目前高新區共有18個高點攝像頭,4627個低點攝像頭,其前端視頻結構化的機球、全局、微卡、人臉識別等10種智能攝像頭,可實現全景和局部相結合的方式查看各路段街面情況,其抓怕功能可放大至31.5倍,無論是車牌號還是行人面容都十分清晰。
此外,為“路長制”隊員所配備的智能肩燈,通過隊員身份驗證后,僅需收集掃取智能肩燈二維碼,即可領取預選設定的路線及重點巡查單位任務,同時,如若發生警情,指揮中心還可通過呼叫定向智慧肩燈的方式,語音告知隊員前往涉事地點。
據介紹,作為全市首批試點的“路長制”,將對整合內外防控資源、緩解警力不足,加強社會治安管控、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而運用可視化系統、視云融聚的超融合實景指揮系統及物聯感知系統,不僅將警力前置,還可有效處置街面交通秩序得到明顯改觀,各類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使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孔茜 通訊員 牛文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