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好樣的!河水猛漲將漫堤,淄博這位村干部1小時轉移42戶村民

  近日,臺風“利奇馬”席卷“山東屋脊”沂源縣,革命老區人民在狂風暴雨中展開了一場全民“馴馬”的戰斗。

  8月15日一早,記者來到洪水襲擊比較嚴重的石橋鎮石樓村,泛黃的河水明顯已經退回安全水位,及時搭建的生產橋上忙著干農活的人民不時穿行而過,村里大街小巷依舊整潔如初。。。。。。這場“瘋馬”臺風如此猛烈,為什么沒有給當地村民生產生活帶來異樣的影響?

  在石樓村委辦公室里記者得到了答案。進入辦公室看到,該村兩委成員正在辦公室開會商討災后組織生產自救的相關事宜。村黨支部書記楊朝說起這場驚心動魄的 “戰役”仍然心有余悸。

  連日持續降水,穿村而過的石樓河在8月11日晚到達了最高水位,僅差一個拳頭的高度河水就能翻過道路沖進村民家門。楊朝全帶領著村兩委班子、村民小組長還有村里的青壯年黨員20余人,將事先準備好的200余袋沙袋依次堆疊在沿河一側,臨時將河道人為升高了近30公分。一夜未眠,8月12日凌晨4點,為防持續降雨沖破防線,石橋鎮黨委書記任玉坤通過電話果斷向楊朝全下達了緊急通知,要求石樓村要在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沿河低洼處村民42戶全部強制遷出到安全區域。隨后,村里喇叭響起警報,20余人分為5個行動組,同時敲響了目標群眾的家門,講明利害,不到1個小時,危險區域的人們被全部安全分流,期間無一人傷亡。

  71歲的村民陳京德告訴記者,那天晚上要不是被趕來的村干部喊醒,兩口子都不知道外面的雨已經倒灌進了屋子里,院子里的水已經快沒過膝蓋。村兩委成員陳兆龍向記者補充道,考慮到有幾戶村民宅子在洼地里,夜里一些年紀大的聽不到喇叭警報,腿腳也不好使,我們挨家挨戶上門轉移群眾。

  而講到為什么會在第一時間搭建起生產橋。楊朝全這樣說道,關鍵還是要有準備、心里要想著群眾。河的南邊是茶峪村,北邊是我們村,橋毀了不僅僅意味著斷了村里去農田的路,更重要的河南邊的村徹底斷了和外面聯系的通道,萬一有緊急情況,里邊人出不來,外邊人進不去那就難辦了。所以村兩委成員勁往一處使,不等不靠,第一時間組織力量把“生命橋”搭建了起來。在講述過程中,楊朝全提到了自己的一點小聰明。“我怕災后市場自救建材供不應求,我就趕在暴風雨前預定了一批直徑1米的給水管,水位一回落,可以立即調用挖掘機和吊車,一上午便能搭建起了一座簡易穩固的生產橋。”楊朝全說。

  從村里離開,記者來到了石橋鎮政府,在這里遇到了剛剛去督導全鎮生產自救的鎮黨委書記任玉坤。說起這次臺風過境,這位部隊出身的黨委書記頗有感觸。他說:“未雨綢繆才能不慌不亂,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應急部門的科學調度指揮下,關鍵時刻黨員干部沖鋒在前,起到了“頂梁柱”、“方向盤”的作用。”

  在這一次抗洪搶險過程中,石樓村班子在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齊力同心,打了一場漂亮勝仗,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思想、作風、紀律以及制度建設都得到了全面加強,進一步彰顯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洋 通訊員 宋軍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