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10:00,山東省政府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副省長任愛榮和省商務廳、濟南市、青島市、煙臺市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有關情況。

任愛榮介紹,方案在充分吸收借鑒其他自貿試驗區成熟經驗基礎上,提出了112項任務措施。既有制度創新層面的探索,也有需要通過創新的方式,建立功能平合和允許在相關產業領域開展的探索。主要包括營商環境創新、投資貿易便利化創新、金融領域開放創新、科技創新、海洋經濟發展創新和中日韓區域合作模式創新等。
在營商環境創新方面:將能夠下放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全部下放給自貿試驗區,推行“極簡審批”、“不見面審批(服務)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建立健全以信用監管為核心、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相適應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等。
在投資貿易便利化創新方面:探索建立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等,深入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完善投資促進和保護機制;探索食品農產品等檢驗檢疫和追溯標準國際互認機制,創新出口貨物專利糾紛擔保放行方式等,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在金融領域開放創新方面:探索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探索本地法人銀行懂聯動、知識產權保險、倉單質押融資等金融創新。
在科技創新方面:探索人才和技術資本化評估機制,使全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體系,實現知識產權可作價。成果轉化能估價,人才團隊有身價,給予醫療人才、先進醫療技術優先準入,建立外事審核審批直通車制度,優化外籍及港澳臺人才發展環境等。
在海洋經濟發展創新方面:推進海洋工程裝備重大研發試驗驗證平臺,優化海洋生物種質及其生物制品進口許可程序推進區內區外聯動,深化開放合作,探索開展船船等航運要素交易,逐步開放中國籍國際航行船入級檢驗等。
在中日韓區域合作模式創新方面:加強中日、中韓海關間“經認證的經營者(AB0)互認合作,構建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以及檢驗檢疫、標準計量等方面高效順暢的合作機制,創新自由貿易協定締約方之間班輪衛生檢疫“電訊申報無疫通行”監管模式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張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