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刊發《一房六賣,兩家找的同一中介》,報道后引起廣泛關注,相關部門也表示將嚴查嚴懲違規操作中介及人員。雖然涉事房主于某已主動投案自首,但事情如何解決是受騙購房者最關心的問題。

  今年5月份開始,無奈之下,幾家人一度撬鎖搶房,后來為了一起留住房子又互相扶助,共同面對這個“飛來橫禍”。但是由于房主欠債太多,該房早已在去年12月份就被凍結,現實之下,這套房子似乎成了所有當事人最后的“救命稻草”。這個漩渦中的房子最后屬于誰,怎么分,如今還是未知數。

  賈紅買房時,通過21世紀中介簽的房屋買賣合同,她怎么也沒想到,這背后竟是一場騙局。

  如今,五家人為了留住房子都選擇搬進去看著。

  中秋回家不敢談房子

  中秋佳節,賈紅(化名)和丈夫準備回老家,可是對于買房被騙的事,他們最擔心被家人發現,畢竟為了買房,全家人付出了太多。剛開始,賈紅經常晚上會偷偷哭,希望醒來是一場夢,但是起來后不得不面對現實。

  去年5月20日晚上,房子定下來時,這對“90后”夫妻還騎電動車特地去吃了一頓牛排。賈紅家是目前五位買家中的第三位,直到今年5月警方打電話前,夫妻兩人還在憧憬著交房之后的美好生活。

  出事后,警方先通知的丈夫,賈紅依然記得當時丈夫為了減輕打擊還故意幽默了一把,“他說告訴我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房子被裝修了,壞消息是房子被一房多賣了。”盡管丈夫盡量想用輕松的語氣說出來,賈紅還是像被什么東西擊中,呆滯了好久才吐出兩個字“中介”。

  直到發現他們不是從于某那兒買的二手房,而是從王某那買的三手房,不是一房五賣而是一房六賣前,賈紅和丈夫還是信任中介的,他們通過21世紀交易,出事后以為中介會幫著處理,沒想到中介只是矢口否認和推脫責任。

  其實在五位買家中,賈紅和丈夫決定入手這套房子的時間還算長,有的買家第一天看到房源信息,第二天就交了首付。

  房子屬于期房,房主于某給所有人的承諾是今年4月底開發商交房之后盡快辦理過戶。

  雖然不少人覺得他們購房時不夠謹慎,但包括賈紅在內的其他人認為,時間雖然倉促,但對房主于某合同的真實性以及個人的征信問題都查過,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有三位購房者都是通過中介交易,更想不到會出現這樣糟糕的問題。

  頻繁地撬鎖搶房

  得知自己買的房子出問題后,買房者都慌了,有的人干著急,有的人率先出手。賈紅家當了第一個出手的人,為此還鬧了一番笑話。

  當時中介給他們兩口子出主意,說得趕緊把新房子的鎖換掉,誰家先入住房子,最后誰就有優勢。來不及思考,賈紅的丈夫趕緊帶人將新房子的鎖換掉了。結果因為太倉促加上最近的打擊,丈夫有些恍惚,竟然換錯了房子,將另一個單元相同房號的房鎖給換了。后來通知物業并且給房主道了歉。

  陰差陽錯后,賈紅和丈夫放棄了換鎖的事情。不過最后一位購房者李先生還是將鎖換掉了。為了試圖挽回損失,李先生還從廣州辭職,準備在濟南一邊找工作,一邊維權。

  回濟南之后李先生就沒有再租房子,而是干脆住在新房里了。

  令其他人意外的是,李先生換鎖之后還把房子租給了別人,后來大家為了能夠留住房子索性都搬了進去,為此還一起撬了兩次鎖。

  第一次因為李先生將鎖換掉,其他四家進不去,他們商量之后一起換了一把新鎖,還給李先生留了一把鑰匙。結果沒想到,李先生接著又換了一把新鎖,四家氣不過,又撬了一次,還是給了李先生留了一把鑰匙。

  當時想的是,李先生如果再私自換鎖,他們就再換回來,四家分攤一個鎖錢,總比一家承擔一個鎖錢的能力強。四家已經做好了打算,就這么耗下去。

  不過從第二次換鎖之后,李先生就再沒有換,沖突暫時得到了緩和。

  無奈的“患難”朋友

  可能是因為遭遇相似,現如今五家購房者中的四家已經成為了“難兄難弟”式的朋友。其中賈紅和第五位購房者李女士都是通過21世紀中介不同加盟店購買的這套房子。

  賈紅說,其實他們經歷都差不多,覺得應該相互支撐鼓勵。五家人中,除去李先生,其余四家已經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

  賈紅坦言,想通過媒體維權時,其實不是不愿意拋頭露面,而是擔心家里人知道。事發之后,五位購房者都瞞著家人,目前只有一位購房者的家屬不經意間知道了,其他人的家屬還蒙在鼓里。

  對賈紅來說,這種事情根本無法開口,首付的80多萬元,是公婆賣掉了家里的房子湊的,因為沒有房子住,老兩口還搬回了村里的老房子。現如今為了省錢,兩口子將原來2400元租的高檔小區住房換成了只有1000多元的老小區。

  四位購房者中好幾個人都在外地,而賈紅和丈夫在濟南工作,更方便一些,當時大家商量要一起住進新房時,床還是兩口子幫著買的。

  房主父母都躲債去了

  剛發現房子有問題時,他們想過各種方法,甚至去過房主于某的老家。李先生回憶,本是懷著一點希望,但當房主奶奶下跪的那一刻,自己瞬間感到很無奈甚至很絕望。

  他講述,可能是要賬的太多,于某的父母都已經躲了出去,只留下一個老太太在家,自己剛去時老人就撲騰給跪下了。他不想難為一個老人,在門口坐了一會兒無奈走了。

  其他四家也去過于某老家。于某的父親在村里種姜,母親是一名鄉村教師,剛開始以為兒子只是一房兩賣時打算湊湊錢還給人家。后來得知房子有五個買家后,實在無力承擔干脆躲了出去。

  賈紅說,找不到于某的家人,他們能做的就是向中介討說法。她曾經想過,制作一個牌子,每天去濟南21世紀所有的門店轉悠,但是最后,她沒有那樣做。“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第一屆學生都已經考上了大學,學生們都在看著我。”賈紅最后沒有將想法付諸行動,她覺得不應該給學生做這樣的不良示范。

  中秋期間,這棟房子將空閑三天,受害人也將背著沉重的負擔回家過節。賈紅望了望窗外,無奈又疲憊地說,“要學會堅強,要挺住,日子總是要過的。”

  延伸閱讀

  房子已被法院查封,可能不只五家分房 

  此事中,因為和房主于某的債務糾紛,張亮(化名)也是一名受害者,因為自己去年12月曾經將房主于某起訴到法院,法院將房子查封。起訴后,房主于某還承諾等房子交房后將房子賣掉還債,可張亮沒想到,房子早已被于某賣過多次。

  張亮稱,兩年前自己是在一次飯局上認識了于某,于某出手闊綽,人緣不錯,交往后于某多次向其借錢,前前后后加起來有七八次。當時于某稱自己和朋友合伙開了房屋策劃公司,從開發商那里接過兩個樓盤往外銷售,需要資金周轉。

  “每次都是幾萬元的借,一開始都按照約定時間還,后來漸漸就不還了,再到后來干脆消失。”張亮說,“于某還欠我35萬多,現在加上利息已經有40多萬。”

  去年12月,法院在張亮起訴之后查封了于某的房子。當時于某承諾賣房之后還款,張亮還充滿信心。“于某自首之后有兩個被于某借過錢的人找到我,還以為我倆是一伙的。”張亮說。

  這套房子究竟怎么分?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王新亮表示,雖然五家為了留住房子提前入住,在未實際交付的狀態下這種情況屬于搶占,并且無論哪家先入住,在法律上并沒有優先權,“幾個購房者都是平等的債權關系,不是誰先付首付誰就有優先權。先后沒有區別,因為房主主觀上有惡意,先后都是被騙的。”他還表示,不過法律上肯定會考慮五家首付多少來分這個房子。

  王新亮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如果原房主還有其他債務,要看房子是否抵押給別人,雖然都是債權,但債權有抵押擔保的話有優先受償的權利,“這種情況其他幾位受騙者是無法從這個房子分到錢,除非房子價值超過了被借債人的錢,剩下的購房者才能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云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