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家共同體位于濟青煙棗,打造“四不像、四都像”創新創業特區

  為加快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近日,省政府決定,啟動建設激光裝備、無機功能材料與智能制造、聚合物新材料等第一批共5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9月18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唐波,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石愛作,濟南市高新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焦衛星,明石創新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高峰,介紹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擬啟動建設的5家共同體,努力打造“四不像、四都像”的創新創業特區,既符合山東省制定的八大戰略發展方向,又從不同方面滿足山東省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的戰略需要。從區位來看,分別位于濟南、青島、煙臺、棗莊。濟青煙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核引領”城市,能夠充分發揮輻射、示范、帶動作用,棗莊作為老區和傳統產業轉型城市,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從功能需要看,5家共同體分別側重解決一個困擾山東省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激光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側重推動產業升級,無機功能材料與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共同體側重培育新興產業,聚合物新材料創新創業共同體側重壯大產業集群,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著重解決海洋科技成果轉化貴、轉換難等問題,培育海洋經濟新動能,微納傳感技術與智能應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側重促進產業鏈延長和交叉融合發展。

  唐波介紹了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建設思路與模式,他說,在“1+30+N”創新創業共同體體系中,“1”即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30”即30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N”即各地建設的不同主體、不同模式、不同路徑、不同方向的創新創業共同體,三者之間要形成一種“縱向有支撐,橫向有聯系,縱橫有交叉,既可整編出擊,又可獨當一面”的新型網絡化體系。在創新創業共同體建設中,統籌東中西部布局,聚焦優勢產業提升整合一批,聚焦“十強”產業主動布局一批,聚焦新興產業超前謀劃一批。發揮濟南作為省會城市的優勢,在濟南組建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創新創業共同體的示范樣板;支持其他城市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探索建設各具特色的創新創業共同體。

  同時注重典型帶動,示范引領,一方面充分發揮山東產研院在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指導創新創業共同體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加大創新資源集聚;另一方面先期選擇5家建設方案比較成熟、建設主體具備較強實力的共同體進行重點培育,打造樣板標桿,以點帶面,全面鋪開,努力營造“1”要核心引領、“30”要頂天立地、“N”要鋪天蓋地的創新創業生態。

  明確重點,突出主導,強調主導要素的差異化,從“政”“產”“學”“研”“金”“服”“用”7個要素中分別選擇1個在共同體建設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的要素,牽頭其它6要素,探索互為支撐、相互融合、不同形式的創新創業生態模式。同時,不斷總結在市場化資源配置中起突出作用的創新要素,并應用于下一步共同體建設。

  此外聚焦產業,服務大局,服務八大發展戰略實施,緊緊圍繞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總體布局,聚焦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充分發揮創新創業共同體對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引領支撐作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