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以“科技經略海洋,創新實現夢想”為主題的2019(第四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在青島藍谷啟幕,持續到26日,共有500余家參展商參展。現場展出了千項當前世界海洋科技前沿智慧技術和儀器裝備,首日共1.5萬人參觀。

千余項海洋科技高端設備亮相
展覽會現場,一大批國際水平的海洋成果蔚為大觀。天津大學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海燕”系列萬米級水下滑翔機,最大工作深度達8213米,刷新了下潛深度;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展出的天然氣水合物,提供了清潔、高效、儲量巨大的新型能源;西北工業大學青島研究院展出的“翱翔系列微小衛星”,開展了人類首次低熱層大氣探測……
展會現場圍繞海洋工程裝備儀器設備、海事技術與裝備、海洋觀測探測監測、海洋環境保護、海洋漁業技術與裝備、海水綜合利用等涉海行業發展新趨勢和新特點,全面展現最前沿的技術成果和產品。
據了解,現場展出了水下導航、水下光學、水下無人裝備、全固態多功能雷達等1000多項當前世界海洋科技前沿智慧技術和儀器裝備。
專利現場拍賣,16項找到“婆家”
為促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實現先進技術成果與產業精準對接,本次展會還舉辦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專利成果拍賣會”,推出了中科院系統涉及海水淡化、無線傳感器技術、新材料、光學技術與設備、制作工藝等20個技術領域136件高質量專利進行了前期路演對接,并在拍賣現場推出28件專利進行現場拍賣。最終,“一種天線信號初始相位差、時延和頻率差估計裝置與方法”、“軟啟動控制器”等16項專利成功找到“婆家”,并現場簽約。其中“多晶相磷酸鉍納米粉體及其制備方法”、“回熱循環和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熱力循環裝置及方法”等四項專利在網上進行拍賣成功。
此次??普惯€舉辦了“藍色海洋”技術成果推介會,瑞典特瑞堡工程系統、深圳鰭源科技、福建集瀚海洋科技等21家科技企業在青島??普辜邪l布相關技術和成果。聲學釋放器、水下機器人系統及水下大數據、溫度計量解決方案、海洋浮力裝備材料、海洋光電纜的關鍵技術、基于GNSS衛星的海洋多功能浮標監測系統、系列模塊化自主水下機器人、高仿真度視景可視化技術等一大批新技術新成果在此次??普股习l布。
舉辦水中機器人大賽,331支隊伍同臺競技
青島??普蛊陂g,市民除了可以一睹高科技成果外,還可以近距離感受水中機器人大賽的魅力。第十二屆URC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于青島??普雇谂e辦,設置了全局視覺組、自主視覺組、2D仿真組、工程項目組、水下操控組等許多常規科目,以及水中競速、目標抓取、創新創業、水面垃圾清理等眾多比賽科目,共有57個學校、331支隊伍參賽。據了解,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是首個由中國人創立并有國外隊伍參賽的國際性機器人賽事,是由國際水中機器人聯盟主辦的一項國際性水中機器人專項賽事。
2019青島??普共粌H將展現海洋科技領域最新發展成果,更有眾多業內頂尖專家為海洋科技發展建言獻策。展會舉辦期間,2019年水下無人系統技術高峰論壇、2019第二屆中國智慧海洋與技術裝備發展論壇、2019年第三屆海洋移動平臺觀測與探測技術論壇等系列高端論壇將同期舉辦。吳立新、封錫盛、邱志明等一批來自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的院士專家將現場分享精彩觀點。
據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6年首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以來,歷屆展會都吸引眾多國字號機構、央企、涉海領域上市公司、知名企業、985高校、參展商展出當世界海洋科技前沿智慧技術和儀器裝,參展企業新成果發布檔期爆滿,大批展商已提前預定明年展位。
??普沟倪B續成功舉辦,顯然與青島藍谷在全球海洋科技界日漸崛起的地位密不可分。作為即墨乃至青島市、山東省助推海洋強國戰略而布局的海洋特色高技術產業集聚區,海洋特色高技術產業集聚區,青島藍谷已成為全球海洋科技創新七大中心之一:有海洋科技“航母”之稱的大洋鉆探船建設項目,中國海洋領域唯一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躋身世界前列的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唯一、世界上第五個深海技術支撐基地、“蛟龍號”母港——國家深海基地,填補我國在海洋水下設備檢驗檢測領域空白的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等為代表的20余個“國字號”科研平臺。此外,這里海洋人才濟濟一堂,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為代表的20余所高校院所,500余個科技型企業,5700余名各類人才(包括院士70余人),初步形成了從海洋研發到成果孵化再到技術交易的海洋科技創新生態圈。
?。R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祖鋒 通訊員 呂棟 鄒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