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王善美出生在青州的一個小山村,小時候一家七口人蝸居在兩間破舊小屋里,能填飽肚子都是奢侈,結婚時連嫁妝都沒有,現如今城里住上大房子,日子越過越好,她說感謝祖國,祖國富了強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富了。

  曾和哥哥為一個菜包子打架

  回憶起自己的小時候,王善美說就是一個字“窮”,家里兄弟姐妹五個,她排行老三,家里孩子多,收入少,經常食不果腹,能吃上南瓜地瓜蒸的窩窩頭就不錯。她說,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她印象很深的是曾經因為一個菜包子和哥哥打架。“那時我和我哥都上學,我娘好不容易得到一個菜包子,我娘看我年小個頭也丁點兒,很瘦瘦,就把菜包子給了我,我哥也想吃,就和我娘拌嘴,和我打架搶包子吃,最后兩個人分吃了一個包子。”王善美說,她上學時,一支鉛筆3分錢,都買不起,她努力學習,學校獎勵她一個帶橡皮的鉛筆,她高興得好幾宿沒睡覺,把這支鉛筆當寶貝,一直不舍的用,用開后也很安心,一支鉛筆用了一學期,直到實在握不住了才放棄。

  “村里人也接濟了不少,看我們家孩子多,吃不上飯,這個給點,那個給點?!蓖跎泼勒f,雖然她是家里學習成績最好的,當時也面臨上不起學的境地,父親說,只要她考上高中砸鍋賣鐵也讓她上,她考上高中后,經常步行15里路到鎮上上學,回到家自己攤煎餅捎到學校,靠著一個月5毛錢的補貼,買點學習用品,這樣支撐自己讀完高中。機緣巧合,她高中畢業后,回到村里代課。那時她覺得很知足,起碼不用下地干活。

  結婚時無嫁妝 5年才蓋起房子

  “我出嫁時,家里窮的連個嫁妝都沒有,我老公家里也是窮,沒有了公公,一個婆婆帶著五個孩子,結婚的時候婆家給了兩個碗,兩雙筷子,一個水瓢大小的鍋,這就是我和我老公的全部家當?!?/p>

  王善美說,她們結婚時和老人住一起,住的是土房子,又在山上,陰天下雨都不敢出門。后來她和老公合計著蓋房子,為了弄出蓋房子的平地,她們不知用地排車拉了多少車土,多少車石頭。蓋房子的材料需要錢,那時雖然她代課一個月有5塊錢的補貼,老公也當上老師,但是工資也只有20來塊錢一個月,想蓋房子也不是容易事,她們經常攢一陣子錢買點磚,攢一陣錢買點木頭,5年的時間才蓋起來屬于他們自己的房子。

  婚后有了兩個孩子,雖然生活依舊辛苦,但是比之前的日子好過很多,家里也分了地,種點麥子玉米和菜,餓肚子的情況沒有了。能吃上白面饅頭,吃上面條和炒菜,不再只是窩窩頭咸菜。

  退休后在城里買了大房子

  苦盡甘來,兩個孩子逐漸長大成人,找到了穩定工作,有了美滿的家庭,老兩口退了休,老兩口跟著孩子在濰坊定居,也在濰坊買了大房子,日子越過越好。

  “孩子們都很孝順,家里的生活用品,我和他爸穿的用的,閨女都給買上。兒媳婦不斷往家買吃的,我和他爸也有退休工資,想買點啥,出門就是超市,很方便?!蓖跎泼勒f,孩子們很懂事,基本上不讓她們老倆操心,孫子上了幼兒園,她們平時在家看看報紙,養養花,出門散散步。

  “做夢也沒有想過能住上樓房,過上這衣食無憂的生活,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是我們已經很知足。想想以前的艱苦生活,就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好日子。我們也經常教育孩子,現在的好日子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王善美說,現在她們的身體還算硬朗,現在的任務就是每天開開心心的,保持心情舒暢,保持身體健康,不給兒女添麻煩,安享晚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叢書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