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新統計:商河PPP項目入庫個數、簽約個數均位居濟南市首位

  25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在龍奧大廈召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本場新聞發布會由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劉勤主持,商河縣委書記陳勇介紹商河縣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提問:商河克服經濟總量小,財政不足的劣勢,轉變思路,探索采用PPP模式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走在全市前列,請介紹下這方面具體情況?

  商河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陳曉東:沒有投入就沒有發展,沒有大投入就沒有大發展。商河是農業大縣,財政盤子小,基礎設施欠賬大。面對濟南走在前列、揚起龍頭的發展重任,面對“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目標,我們作為省會的一個縣,深感等不起、慢不得、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機遇難得。

  近年來,商河縣致力拉起發展的速度,同時堅持發展的提速和群眾獲得感的提升相匹配,2017、2018兩年,我們聚力雙招雙引,財政收入分別增長了20.7%和23.5%,但民生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達到了84.4%和84.9%。

  對于一個財政收入剛突破10億元的農業縣,僅靠財政資金的“四兩”,難以彌補長期以來形成的民生欠賬,只有想方設法“四兩撥千斤”進行融資,回應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爭取外援搞建設”的理念,瞄準群眾關心關注的交通、教育、醫療、環保等熱點焦點問題,多渠道籌集資金,特別是搶抓PPP政策機遇,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解決民生歷史欠賬,加快推進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截至目前,商河縣納入財政部PPP項目管理庫項目14個,投資總額59.68億元,涉及教育、衛生、市政(污水處理)、交通、生態環境、智慧城市等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領域;已完工進入運營期項目1個(公路及橋梁建設PPP項目),開工建設項目9個,進入招標采購階段項目1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商河PPP項目入庫個數、簽約個數均位居全市首位。其中,投資4.57億元高標準建設的一中西校區及第三實驗學校,已于今年9月份正式招生、投入使用;投資11.6億元的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和婦幼保健院PPP項目加快推進;9月6日,投資9億元的西部新城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一期建設PPP項目完成簽約、即將正式啟動。這些項目建成使用后,將有效彌補基礎設施欠賬,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將顯著增強。

  在PPP項目推進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務院、財政部、省財政廳的有關文件要求,強化風險防范意識,明確目標定位,優化項目管理,堅決做到未雨綢繆,確保PPP項目進入良性循環、實現健康發展。

  商河縣成立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中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中心負責PPP項目的征集、策劃和組織協調,參與項目審核,承擔有關服務工作,為厘清職責、集聚合力、強化監管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PPP項目的論證篩選中,始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區分項目輕重緩急,優先選擇最緊迫、最急需的項目,嚴格控制PPP項目投資規模,不貪多貪大。在PPP項目的具體推進中,堅持“守住底線、防范風險、健康發展”的原則,由財政部門對PPP項目實施全周期管理,從項目包裝、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決防止項目支出責任“固化”、運營內容“淡化”,堅決守住財政承受能力“紅線”、政府債務“底線”,確保項目主體合規、客體合規、程序合規、規范運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偉 李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