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小清河|“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竟與博興麻大湖有深厚淵源

  魯中多山,山多的地方,水也跟著多。孝婦河、豬龍河、烏河等奔流北行,在博興、桓臺一帶匯聚成湖。桓臺一側叫馬踏湖,而博興一帶則叫麻大湖。水聚靈性,千百年間,薄姑國、董永、丈八佛的傳說在湖畔流傳。

  麻大湖東西最長處7公里,南北最寬處3.5公里,總面積20余平方公里,湖面2萬畝。這等規模的內陸濕地,在山東北部實屬罕見。麻大湖具有調蓄洪水、維護物種多樣性、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等作用,是小清河沿線的一個重要節點。

  博興的麻大湖現在是國家級濕地公園。從大門進入,沿著小路曲折前行,過一座小亭,便能看見浩渺的湖水。蘆葦叢生,涼風習習,雖然這個季節已經看不到連片的荷花,站在湖邊,依然能想象出盛夏“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

  麻大湖的生態保護很好,不時能看到野鳥掠過湖面,讓人感受到一種天然的野趣。靠山吃山,靠湖吃湖,當地的野鴨蛋、蘆葦編等特色產品遠近聞名,成了帶動一方經濟的重要途徑。

  在湖邊,遇到了帶著小孫子來玩的附近村民李先生。據他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麻大湖曾經有過一股填湖造田、圈湖建魚池的熱潮,好好的湖面支離破碎、越縮越小,水污染也日益嚴重。后來縣里用了很多年時間,才將麻大湖治理成現在這個狀態。“現在河水要經過水質凈化,才會流進湖里,所以水清了很多,帶著周圍環境也好了。”

  來到博興麻大湖,才知道中國古代愛情傳奇之一的“董永與七仙女”故事還與這片湖水有深厚淵源。

  博興的董永傳說是以孝為核心內容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賣身葬父”。董永是東漢時期青州府樂陵郡千乘縣(今博興)人,小時候母親去世、父親患病臥床不起,為給父親治病,董永家貧如洗。父親病逝之后,家徒四壁,董永只好賣身葬父。這段故事,使董永成功上榜“二十四孝”。

  當地相傳,董永去富戶家為奴時,在途中一老槐樹下,遇到了七仙女。二人一見鐘情,以樹為媒,結成了夫妻。從博興縣城向南,過小清河,是錦秋街道的灣頭村,村南便是風景秀麗的麻大湖。

  博興媒仙古槐

  在灣頭村中央的十字路口正中間,有一棵千年古槐,這就是傳說中的董永和七仙女的紅娘——媒仙。古槐周長五米左右,樹干中間已空,只有周圍支撐著那碩大的樹冠。樹干外面油光發亮,沒有一絲樹皮上下連接,而大樹卻枝繁葉茂。

  在歲月的傳承中,民間傳說總是朝著越來越豐富的方向去發展。關于董永是否真實存在、家鄉在哪等爭議還有很多很多,博興當地關于“董永與七仙女”的各種傳說,也必然有不少演繹的成分,至于古槐做媒的故事,更是一種美好的向往。然而,博興人口耳相傳的故事里,那種重情重義的精神內核,至今依然具有教育意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