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徐村利用村民閑置房屋打造的民宿。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馬志勇攝
“從兩年前的泥濘小路、垃圾如山,到如今的綠樹成蔭、美麗庭院,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著美麗的村莊,齊河縣大徐村黨支部書記徐加強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村在綠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作為山東省首批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大徐村逐步培育起以鄉村旅游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體系,繪就了村美民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新藍圖。現在的大徐村正以一個全新面貌散發著勃勃生機。
灰瓦白墻映碧水,村民出家門像進公園
干凈整潔的路面、整齊劃一的院落、嶄新的太陽能路燈,以及荷塘里隨風搖擺的荷葉,街道兩側掛滿了石榴、蘋果的樹木……27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走在大徐村的街道上,一幅自然的田園風景圖躍然眼前,這是大徐村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可就在前年,這里還是一處垃圾堆。以往的大徐村,垃圾堆多到數不清,村民習慣了哪近往哪扔,并不太在乎對生活的影響。”徐加強說,原來生活垃圾隨處丟,現在生活垃圾自覺丟,這一轉變僅用了一年多。現在村里環境越變越美,居住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村民幸福感明顯提升。
自2017年以來,按照“灰瓦白墻映碧水、一村湖色半村花”的定位,大徐村先后實施了街巷硬化戶戶通、街巷排水改造、美麗鄉村綠化等工程,累計投入1500多萬元,硬化胡同2.5萬平方米,栽種各類綠化苗木1萬余株。
看著村里發生的巨變,徐加強滿臉欣喜。如今的大徐村,白墻灰瓦和旁邊的村居相互映襯,一片古風古色。干凈整潔的路面,嶄新的太陽能路燈,道路兩旁筆直的法桐,街邊正在盛開的月季花。“房前屋后處處是花草樹木,村民走出家中仿佛來到公園,村民進門出戶實現了不沾泥、不帶土,以往雨水污水在大街上橫流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徐加強欣慰道。
美面子更要美里子,村里刮起文明風
大徐村還對戶廁進行改造,實現了改廁和污水治理同步進行,補齊了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最大短板。
“旱改廁工程,村民一分錢都不拿,由村集體給他們出工、挖窩、安裝。村民自己蓋間小屋,村集體出資給他們貼瓷磚、墻磚、地磚。”徐加強說,旱改廁效果非常好,村民也都感到很高興,使用起來既衛生又干凈,截至目前,已完成改廁194套,實現了衛生廁所全覆蓋。
在大徐村,發生變化遠遠不止這些。2017年以來,清三堆、拆舊宅,對整村進行整治,實現了衛生無死角。實施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孝老敬親、移風易俗為主題的墻面美化工程,引導老百姓愛國、孝老、敬親、向善。
截至目前,全村共完成達標庭院創建110戶,實現了美麗由鄉村到庭院的延伸,打通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最后一米、最后一步。更令村委領導班子意外的是,隨著村莊與村民家中環境的改變,村里正刮起一股文明風:過去,村里臟亂差,村民隨手扔垃圾很常見;如今,環境變美了,村民隨手扔垃圾的習慣也消失了。“到處都那么干凈,再亂扔垃圾,臉上掛不住。”村民徐加奎說。
“創建美麗鄉村承載著我們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不僅要面子好看,更要里子美麗。”徐加強說,生活上富了,精神上更要富起來。
改造村民閑置宅院,發展假期休閑民宿
“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徐加強說,下一步,大徐村將把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核心任務。對村內現有產業進行整合,全力推進農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
自2018年以來,大徐村重點抓了產業培育。發展以“黃河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瞅準了旅游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大徐在交通、生態資源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優勢,以現代鄉村休閑旅游為發展方向,大力培育特色農業龍頭企業,打造以現代田園綜合體為依托的鄉村振興模式。
在具體發展措施上,村北部以思遠家庭農場為依托,在原有8個大棚的基礎上,整合涉農資金200多萬元,修建草莓、葡萄種植大棚14個。村中部,成功發展個人承包魚塘6處,打造垂釣基地,對十余處村民閑置宅院進行改造,發展假期休閑民宿;村南部,將300多畝土地集中流轉給濟南挺賽餐飲,建設蔬菜供應基地和田園綜合體,集體每年實現增收30多萬元。
“現在,我們村初步形成了北部休閑采摘、中部垂釣民俗、南部田園綜合體的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布局體系。”徐加強說,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帶動了一批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群眾增收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金剛 賀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