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鍋爐工是技術咖,出納是物料管理員,煙臺長島有群多面手公路人

  “我們自主研發了物資管理系統,可以直接讀取地磅上的稱重數據,管理中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杜絕了管理漏洞。”近日,在拌合站物料管理辦公室,煙臺市長島公路建設養護中心黨支部書記修林巖介紹說,該軟件數據靈活匯總,原材料、混合料可按不同單位、材料種類及車輛、時段進行靈活分類匯總,便于后期財務結算。同時,根據篩分數據實時進行級配曲線繪制,及時指導配料系統進行配合比調整。

  據介紹,近年來,煙臺市長島公路建設養護中心始終向著新時代公路職工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和“制高點”奮進,圍繞公路建設、養護管理、機組改造等公路中心工作,大力開展公路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研發和成果應用,共取得各類專利和技術創新成果10項,其中獲得國家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2項,技術攻關及改造項目4個,廣泛應用在全市及海島公路建設養護施工中,創造經濟效益400余萬元。

  “每天凌晨2點多,我就得趕到瀝青拌合站,打開鍋爐加熱,等溫度升高后才能加熱瀝青。”在瀝青拌合站,一位忙得滿頭大汗的“鍋爐工”介紹說,“現在已經上料出了10輛車次,出站300多噸混合料。”這位“鍋爐工”還有一個身份,他是長島公路建設養護中心路政科科長朱曉亮。

  據了解,因為單位人手緊缺,在瀝青拌合站運行之初,朱曉亮通過自學考取了鍋爐司爐操作資格證,主動接起了“瀝青鍋爐工”的工作。“瀝青能不能提前加熱到預定溫度決定著當天的施工時間和進度,每天熬夜早起,對身體傷害很大,有段時間頭發大把大把地掉,也想過放棄,但是想到工程不能耽誤,能早一日完工,島上的父老鄉親們就能早一日走上舒心路,于是就這樣一直堅持下來。”朱曉亮感慨地說。

  長島“公路人”很多都是“身兼數職”的能手,養護科長王林既要做好日常公路養護管理,更是瀝青拌合站的負責人和“技術大咖”,一個人負責水穩、瀝青兩臺機組的操作、維修和材料生產調度。安全科長葛長連不僅負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還是一位機械操作手;財務科出納齊鑫除了處理日常財務工作外,還擔任起了“物料管理員”,受限于長島交通管理要求,施工原材料很多時候只能在晚上卸船再用車運到瀝青拌合站,他便主動加班加點、通宵收儲材料,工程忙時每個星期只能離島回家與妻兒相聚一次,有時候一個月才能回家一兩次。

  這只是長島“公路人”的縮影,他們無私奉獻,從無怨言、從不抱怨。正是這樣一群可敬的公路人,他們“以島為家”,用艱辛和堅守,澆筑了群眾腳下的出行之路。他們身上傳承著公路人特有拼搏奉獻的精神,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用公路人勤勞的雙手為群眾出行打造“暢、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環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梁瑩瑩通訊員欒斌王成杜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