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濟南市緯三路小學,黨員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三尺講臺記錄著他們的教育生涯;“敬業、擔當”成為他們身上最閃亮的“標簽”;他們用自己平凡的事跡書寫著黨旗下最樸實的人生。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每一名黨員教師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師生共成長

  把學校當成家

  每天早早到學校巡視校園安全,第一時間將問題解決、每學期采購好學校師生的辦公用品、按時組織教職工運動會,每天離校前再次巡查教室,檢查教室設施……在濟南市緯三路小學,后勤副主任徐華是學校的“大管家”,對待學校的工作、同事、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耐心、細心。

  每年寒暑假,徐華總會提早謀劃,提前準備,提前一周的時間來到學校,組織物業人員徹底打掃校園、帶領安保人員檢查安全隱患,充分做好開學前的準備工作。。。。。也正是這些簡單、瑣碎的小事,學校的各個角落都留下了她自己的身影。

  “她并沒有做過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但這種將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的精神才是打動我們的地方。”提起徐華,學校的老師們表示她是個“熱心腸”,不僅責任心強,而且還很細心,與人為善,解人之難。當學校的傳達臨時有急事要請假時,徐華會主動幫助傳達師傅頂崗,身邊同事有需要時她也會伸出援手主動幫忙。

  在濟南市緯三路小學,19位在職黨員教師是學校發展的動力,他們中有不少教師榮獲濟南市優秀班主任、濟南市學科帶頭人、市中區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市中區優秀教師、市中區首席教師、市中區教學能手等,在學校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績。

  “不怕困難、敢于擔當、積極向上是我們這個團隊的標簽。”教導處主任張芳表示,在學校里,一個個黨員先鋒的榜樣引領著團隊的進步,黨員教師時刻以最好的標準要求自我,每一名黨員教師都在不同崗位上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張芳還負責著學校數學教研活動,開展了以《小組合作為主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課題研究,變革課堂形式,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幫助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開展主題活動

  黨員掀起學習潮

  2019年年初,濟南市緯三路小學黨支部按照市中區教體局的部署要求,利用“學習強國”平臺,組織全體黨員干部教師注冊學習,掀起了學習的熱潮。在學校黨支部書記范特立的帶領下,學校全體黨員迅速完成了注冊,注冊學習率達100%,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據介紹,春節期間,黨員們在準備過節、走親訪友的同時,每天都不忘學習。目前他們的學習已經全部超過一萬積分。

  “不僅學得好,我們還落實到工作中,在工作中踐行。”張芳說,結合學校“誠心向黨,精心育人”的黨建品牌,濟南市緯三路小學黨支部先后開展了多種品牌建設活動,相繼開展了“我是黨員我先行”活動、學習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做“四有”教師主題黨課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等。今年,學校按照主題教育“六個1”要求,策劃開展學好1本書、開展1次集中培訓、講1次專題黨課、參加1次志愿服務、辦1件實事好事、舉行1次專題組織生活會活動。

  對困難學生進行日常學習和生活上的幫助,學校的每一位黨員教師都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張芳介紹,每年學校都會開展慶“七一”主題系列活動,黨員教師捐助困難學生,走進學生家庭,走訪慰問退休老教師,為他們送去溫暖。國慶節前,利用午休時間,一年級一班班主任馬曉玲在班級墻壁四周掛上了鮮艷的小國旗,并開展了講述戰斗英雄故事等活動,在系列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

  做“三勤”班主任

  不放棄每一名學生

  每天清晨,班主任馬曉玲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等待著學生的到來,并與他們微笑著打招呼。到了課間,馬曉玲也會留在同學們身邊,與他們聊一些感興趣的話題,師生間的距離在交談中不知不覺拉近了。

  馬曉玲常說,管理好班級首先要做到“三勤”——“腳勤、嘴勤、眼勤”,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我曾教過一名患有多動癥的學生浩浩(化名),利用課余時間,和他交流喜歡的游戲、班上的趣事,慢慢地,我們之間的關系變得更親密了。”有一天,馬曉玲發現浩浩7點10分就到了班里,主動拿掃把掃地,她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了浩浩,并給他發了個小獎章,從那以后,只要他有了一點進步,馬曉玲就表揚他,后來浩浩的表現有了很大轉變。

  “馬曉玲老師教的學生,沉穩而不失活潑,學生遵守紀律,同時在各項活動中表現優異。她總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學會感恩。”馬曉玲的同事評價說。

  在校園里,每名黨員教師都為自己所熱愛的教育事業默默奉獻著,不放棄每一名學生,用自己的愛心守護著他們成長。“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學生永遠是工作的中心。”在班主任梁紅霞的班上,很多學生都稱呼她“老梁”,即使畢業后仍愿意找她聊天談心。

  面對特殊學生,梁紅霞也付出了更多的耐心、愛心和信心。“我曾教過一名學生洋洋(化名),脾氣暴躁,像刺猬一樣對他人的接觸有抵觸情緒。于是我經常和他單獨溝通,了解他內心的想法。慢慢地,洋洋轉變很大,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從最初的不愿意和老師牽手到后來見面擁抱,并參加了作文比賽,還獲得了金獎。”梁紅霞說,與學生相遇是一種緣分,要陪伴學生慢慢成長。

  手把手帶團隊

  家校聯動守護學生成長

  從教三十年,梁紅霞在學校還擔任班主任導師。面對新教師,她既是他們的“師傅”,也是他們的“知心姐姐”。“在我心里,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在工作中有了難題,我會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在生活中我也會分享我的經驗給他們。”在梁紅霞的悉心指導下,曾經的“徒弟”張巍已經成為學校的優秀青年教師。

  家長是學校教育的“同盟軍”,每年學校黨員教師都會走進部分學生家庭,和家長、學生面對面溝通,了解家庭情況,分享教育經驗。這學期剛開學,一位家長便把電話打到了校長室,感謝馬曉玲老師的辛苦付出。

  馬曉玲說,和家長良好的溝通,是凝聚家校合力的重要途徑。每學期第一次家長會,她都會將自己的教育目標、思路公布,家長需要配合老師做哪些具體工作,給家長講清楚,并經常與家長交流溝通。“馬上要開期中家長會了,馬曉玲把平時拍的照片、小視頻制作成了短片,里面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變化,在家長會上播放。”

  誠心向黨,精心育人。在緯三路小學,每一名黨員教師都堅持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想信念,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發揮著先鋒模范作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教育的溫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潘世金 實習生 郭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