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濱海小城”蛻變成“黃海明珠”!30年間日照發生了什么?
三十年,于人生可稱而立,于城市可見興榮。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向潮而立的日照劈波斬浪,奮斗創新,書寫了由“濱海小城”蛻變為“黃海明珠”的生動傳奇。三十年戮力前行,三十年砥礪奮進。日照經濟發展大幅跨越,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百姓的幸福感寫在臉上。

日照港集裝箱碼頭

2019日照國際馬拉松

日照綠茶蜚聲海內外

東夷小鎮長桌宴

中興汽車生產車間
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動能轉換漸入佳境
10月8日,在長城日照威奕汽車項目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鋼柱吊裝。此前,該項目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已全面開工建設。作為日照市迄今為止引進的最大汽車產業項目,長城日照威奕汽車于去年8月簽約落戶日照開發區,將重點建設四大工藝車間,主要生產長城汽車旗下高端品牌WEY系列產品,設計年產能30萬臺。
十幾年前,威亞發動機的落戶,拉近了日照與整車夢的距離。2016年12月,日照市開發區與長城汽車的全方位對接,讓日照的整車項目招引進入實質性階段。而高新區招引的中興汽車最先實現了日照整車夢的破題。這些年來,日照的港口,鋼鐵和汽車零部件產業都在成長,汽車產業發展的土壤越來越厚實。日照的整車夢在堅持、奮斗、創新中最終照進現實。
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最為基礎的鋼鐵制造業。而在日照,作為傳統產業“龍頭老大”的鋼鐵產業,動能轉換正在漸入佳境。
前兩天的國慶假期,日鋼的項目現場依然緊鑼密鼓地施工。因為產品供不應求,他們的第五條ESP生產線計劃盡快投產。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日照承擔著建設先進鋼鐵產業基地的任務,所有鋼鐵項目,全部對接世界一流標準。這兩年,鋼鐵市場行情看漲,日鋼的鋼材供不應求。但為了讓更多的好項目上馬,繼去年關停首座轉爐之后,前幾天他們又毅然關停了第二座60噸轉爐,上大壓小,騰挪空間。
30年,日照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日照因港立市、依港而興,日照港推進“走出去”戰略,在運營好卡西姆港煤碼頭項目的基礎上,不斷加快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合作。10月11日,澳大利亞力拓公司與日照港現貨貿易首單人民幣業務簽約。
“有一種生活叫日照”,旅游品牌正在叫響
以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正在日照快速崛起。在日照工作了七年的宋先生發現,最近幾年,日照“可玩”的地方越來越多了。“以前朋友來日照,最多帶他們去海邊轉轉。現在,不管是帶他們去東夷小鎮體驗漁家文化、品嘗特色美食,還是帶他們去五蓮體驗精品民宿,日照好玩又好看的地方,簡直太多了!”
“藍天、碧海、金沙灘”是日照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從建市之初,日照就將旅游業作為最具潛力的優勢產業之一加以培育,特別是近年來,日照市深入實施“旅游富市”戰略,進一步在旅游項目打造、旅游接待設施建設和旅游服務質量提升上下功夫,提升旅游含金量,給游客更多“非來不可”的理由。
曾經的“第二海水浴場”是日照市第一家濱海景區,經過20多年的改造提升,“第二海水浴場”已經華麗蝶變成為現在的萬平口旅游區,沐浴陽光、踩沙逐浪,這里不僅成為最受游客青睞的景點之一,更是日照最靚麗的名片之一。
在日照海洋公園約會海洋精靈、與萌寵親密接觸,到東夷小鎮打卡美食美景,圍繞海洋大主題,這些項目與萬平口旅游區遙相呼應,成為一個互聯互通、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
在日照三十而立之年,日照旅游業也駛
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按照高品質旅游項目打造、高水準旅游接待設施建設、高效率旅游交通設施完善和高水平旅游服務質量提升的“四高”要求,日照正在叫響“有一種生活叫日照”的旅游品牌,努力把旅游業打造成富民富市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把日照打造成游客非來不可的旅游之城。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城區面積增長7.5倍
工業經濟的蓬勃發展,以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的快速崛起,以及以綠茶等為代表的綠色生態農業的推進,拉動日照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
1989年,日照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僅有28.74億元,1995年突破100億元,2010年突破1000億元,2017年跨入2000億元陣營,攀升步伐逐步加快,2018年,日照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202.17億元,是1989年的76.6倍。2018年人均GDP由1989年的1137元增長到75329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12.3%。
經濟總量的不斷提升,推動財政實力由弱變強,1989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8億元,2018年達到160億元,是1989年的124.8倍,年均增長20.1%。
建市之初,日照城市建成區面積僅為13平方公里,1995年日照市政府東遷,推動了新市區的開發建設,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到33.7平方公里,2018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張到110.7平方公里,30年增長了7.5倍。
此外,與2001年相比,日照全市城鎮化率也以每年1.4個百分點的速度加快推進,2018年上升至60.35%。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百姓幸福感節節攀升
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日照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天更比一天好,這可以從一系列的數字反映出來:
居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2018年,日照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280元、15785元,是1989年的27.1倍、23.7倍,城鄉居民存款余額從1989年的9.3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397.47億元,30年增長148.1倍。
住得更寬敞了——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89年的12.1平方米,增長到2018年的37.1平方米,是30年前的3.1倍。
出行更便捷了——2009年底,日照市在省內率先實現全部行政村通硬化路的奮斗目標。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9233.2公里,是1989年的7.9倍。同時,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能力顯著增強,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四大件”多次迭代更新,私人轎車進入普通家庭。2001年,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汽車保有量僅1輛,2018年增長到67.8輛。
上學和看病也更方便了——2018年日照擁有普通高等院校8所,在校學生66890人,是1989年的209.7倍;2018年,全市擁有的衛生機構數2534個(含村衛生室),比1989年凈增2360個,衛生機構床位數15486張,是1989年的5.7倍。
經過30年的發展,日照這所城市民生的賬本越來越厚———成功躋身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百強、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百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覆蓋“人的一生”的民生保障網絡織密扎牢,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力克“堅中之堅”。“有一種生活叫日照”叫出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宏磊 王建偉 張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