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財經觀察]龍口:憑什么十五年穩居山東百強縣“龍頭”?
2019年,龍口承擔了煙臺市15個重點項目,現已全部開復工,項目總投資89.8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2.05億元。
扼山控海、被視為“東海要津”的山東龍口市再次穩居龍頭。
近日,龍口市一舉榮登2019年度全國百強縣市多個榜單: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11位、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均為第9位、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第15位。作為渤海灣全面領先的縣級市,龍口已第15次摘得山東省百強縣市的桂冠。
龍口為何能以過硬的高質量發展成果展現全省領跑者的風范?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經濟數據亮眼
山東龍口,東與蓬萊毗鄰,南與棲霞、招遠接壤,西北瀕渤海,隔海與天津、大連相望。全市總面積901平方千米,擁有長達68.4公里的海岸線,龍口以占煙臺市7%左右的陸域面積,為煙臺全市貢獻出約六分之一的生產總值,是環渤海經濟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龍口進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榜單始于1991年,居第60位;1992年躍升至第37位,1994年升至第35位,2003年為第25位,2004年為第21位。直至2007年,龍口在全國第十一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11位,在全省30強縣綜合實力考核中名列首位。
今年2月中旬,龍口市公布了一組亮眼的經濟數據: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238.77億元,比上年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4.5億元,增長6.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1%;單位GDP能源消耗降至0.53噸標準煤/萬元;全年完成工業技改投入150億元,預計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1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55.3%……
這些數據背后,則是龍口在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起步之年中,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寫好高質量發展龍口答卷的鏗鏘步伐與執著探索。
新舊動能轉換離不開政策的支持。
龍口市委書記韓世軍曾稱:“一是以‘雙重點’為核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步伐。聚焦聚力推進列入上級重點項目庫的和龍口市‘雙重點’的工程項目。二是以‘兩型城市’為引領,強化新舊動能轉換的支撐。縱深打造‘技術密集型城市’,推動產學研政深度融合。”
今年,龍口承擔了煙臺市15個重點項目,現已全部開復工,項目總投資89.8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2.05億元,截止到6月底實際完成投資12.7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57.6%,超額完成任務。
發展經濟,項目是載體,龍口市將項目建設作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動機”、“加速器”。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龍口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共篩選74個項目,共投資927.2億元,36個項目被列入煙臺市第一批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中。
航空等板塊獲政策扶持,以發展產業扶貧
龍口聚集了一批央企如勝利油田、淺海基地、中海油、龍口基地等,還有南山集團、道恩集團、隆基集團等大型民營企業。
近年來,龍口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將12大項54個小項行政許可和5項公共服務事項列入“一次辦好”范疇,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辦理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新開辦企業營業執照辦理、公章刻制、銀行開戶、涉水辦理、社保登記等事項3個工作日內完成。龍口的營商環境吸引力在不斷提升。
在推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規劃的“十大”產業中,龍口有多個項目、產業位列其中。其中,南山航空材料產業園成為通用航空板塊的重點建設內容,龍口鋁及鋁合金產業基地是高性能復合材料板塊的重點建設內容。
支持重點產業的同時,龍口也注意發揮區域優勢,對貧困地區則進行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貧困地區要發展,主要靠產業發展,靠開發式扶貧。”龍口扶貧辦負責人認為,只有發揮貧困地區的區域資源優勢,進行開發式建設,才能逐步形成貧困地區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才能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
早在2016年,龍口市便確定規劃了高效農業種植、鄉村特色旅游、山泉水開發等各類扶貧增收項目38個,保證每個貧困村至少建成一個有穩定的扶貧增收項目,省定貧困村和自定貧困村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分別穩定達到6萬元以上和3萬元以上。
立足于村莊的自然稟賦、資源條件,龍口市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項目,筑牢村級脫貧根基。
骨干民企做支撐:南山、隆基各有產業延伸
龍頭崛起,與產業布局密切相關,龍口重點支持和發展有色金屬、汽車關鍵零部件、新材料、食品四大支柱產業。
曾有在龍口市政府任職的人士稱,龍口之所以經濟比較強,一是因為龍口的工業經濟起步較早、產業基礎堅實,再者便是有像南山集團這類骨干企業做支撐。
利用優勢橫向膨脹、面向高端縱向延伸,建立優勢產業鏈和骨干產業集群,是龍口市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南山集團是典型的代表。
官網上,南山集團介紹道:南山集團現擁有20余個居民區,近60家企業,現已形成了以工業、金融、航空、房地產、高新技術產業、教育、旅游、老年健康養生為主,多產業并舉發展的格局。為滿足發展需要,南山集團還在澳大利亞、美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分公司。
2018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面展開新舊動能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之際,發布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其中,南山集團的多個項目被列為各產業重點內容,航空材料產業園成為高端裝備產業重點建設內容,乙烷裂解制乙烯項目被列入高端化工產業重點建設內容。
南山集團以產業縱向延伸獲得發展,隆基集團則以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產品,通過橫向裂變實現產業壯大。
隆基機械董事長曾在2018年接受采訪中稱:“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制動部件生產企業,未來,隨著國內汽車行業快速增長以及汽車廠商的全球化采購,隆基機械已初具高速增長潛質。”
隆基集團子公司隆基機械董事長曾在2018年接受采訪中稱:“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制動部件生產企業,未來,隨著國內汽車行業快速增長以及汽車廠商的全球化采購,隆基機械已初具高速增長潛質。”
今年9月,隆基機械被認定為“國家級的綠色工廠”。其公告中稱,“綠色工廠”的認定,是其多年來秉承綠色發展理念,以科研創新為支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結果。在加大綠色環保投入的同時,公司還將進一步優化廠區布局、建立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機制,不斷推動工廠的綠色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文旅產業集群化發展
近年來,龍口圍繞“技術密集型”城市,深入實施“攀登計劃”“牽手計劃”“星光計劃”,支持企業的創新活動,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截至今年1月,2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4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0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以及6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均在龍口落戶。
在《龍口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中,政府在科技創新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到2020年,龍口的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5%以上。
除此之外,R&D經費投入占比、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幅等主要指標均高于煙臺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以上,也成為龍口的任務之一。
近年來,龍口積極推動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發展“綠”動力持續增強。以2018年為例,龍口在這一年內共完成177家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整改,完成涉氣涉水企業在線檢測設備安裝148家、化工及危化品企業評級評價123家。另外,龍口還新增綠化造林面積5300畝,清理整頓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項目197個。
《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中提出,構建全域旅游發展體系,推出一批主題鮮明、獨具魅力的特色旅游路線和產品。龍口打響了自身的文化旅游品牌。
對內,龍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以今年為例,市文化和旅游局引導中小微文化企業抱團取暖,向集群化方向發展,打造1-2個龍口市級文化產業基地或孵化器;同時,該市還引導鎮街區因地制宜進行特色文化產業基地建設。
對外,龍口則擴大對外開放力度。不僅重點扶持龍口特色的文化產業——樂器制造,擴大投資合作,打造龍口管樂器之鄉的品牌,還呼吁文化旅游企業“走出去”,參加產業博覽會、圖書展、影視展、藝術節等大型展會和文化活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其中,南山旅游依托國家5A級旅游景區、東海黃金海岸線、高爾夫球場、齊魯醫院南山分院等優勢資源,南山旅游豐富了旅游新產品新業態,成為國內休閑旅游、養生度假的理想目的地。煙臺(龍口)市民文化節、龍口市桑島海參捕撈季暨槐花旅游節、龍口市粉絲民俗旅游文化節等活動,共同豐富了龍口的文旅品牌。
目前,龍口市正加快全域資源開發,正著力培育做強特色文化旅游品牌。2019年,龍口預計全年接待海內外游客700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90億元。
《龍口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中提及,依托文化資源優勢,引導發展創意設計、網絡文學、研學旅行、鄉村旅游、康養旅游、海洋文化等新興業態,做強南山宗教文化、康養文化品牌,破題丁氏魯商文化、非遺及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帶動萊山秦漢文化、徐福東渡文化、黃河營古港文化的挖掘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