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南北交接之際的山東被中央寄予厚望,并承擔著新舊動能轉換的使命與責任。

  山東,位于長三角和京津冀兩大經濟區之間,能否完成上述使命,對于實現其自身由大到強的轉變以及推動中國北方經濟格的發展具有關鍵作用。

  2018年1月10日,山東被批復為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至今已有600多天。那么,在這期間,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到底完成了怎樣的裂變與發展,轉換之后,又給山東帶來了哪些實質性變化?

  基石與藍圖

  作為國內第三大經濟體的山東,在加快未來轉型升級,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被給予了厚望,并且,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中更是打頭陣。

  山東是黃河穿流而過的省份,可以說,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的工作,對整個中國經濟格局都會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而一份備受外界關注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在2018年年初得到國務院的下文批復。

  自此,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成為國家戰略,也是中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教授表示,山東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比較具有代表性,正如省委書記劉家義所說,山東傳統產業占比比較大,能耗、污染相對來說比較高。另外,山東作為沿海發達省份,經濟基礎比較好,如果能夠轉型成功,對類似省份有啟發和借鑒的意義。

  山東師范大學商學院程道平教授之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原來山東的舊動能產能大,面臨產能過剩的現實,新舊動能轉換政策的實施,則意味著未來山東得以迎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政策既定,無疑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埋下基石,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具體的推進工作上,山東也是先行一步。

  2017年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新舊動能轉換引領區的目標。當年4月份,山東明確提出,要打造泛濟青煙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對此董彥嶺表示,膠東是山東發展的一個龍頭,青島、煙臺發展機制、特色優勢比較突出,西部濟南又是省會,這在平衡區域經濟發展中顯得比較重要,所以,三核發展也是應有之義。

  目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已全面起勢,16市及該省省直部門按照年度計劃、重要工作、完成時限等,朝著“三年初見成效”的既定目標“快馬加鞭”。

  傳統產業新注腳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更多的是體現在企業的轉型、升級上。山東一些企業正面臨著自我升級的訴求,期待為傳統產業增添新注腳。

  董彥嶺說,咱們目前還不能完全把“騰籠換鳥”中的“鳥”給釋放出去,還需要更好地飼養這只“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產業升級。”

  有一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只有夕陽企業,沒有夕陽產業,這句話正是出自迪尚集團董事長朱立華,他無疑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

  誕生于1993年的迪尚,從一家小型服裝外貿企業,完成了從來樣來料加工,到自主研發設計、數字化設計制造和自主品牌出口的跨越,成為國際服裝行業全供應鏈的知名“服務器”。

  從“掙汗水錢”到為全球“量體裁衣”,迪尚集團一路走來,為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增添注腳。

  迪尚集團董事長朱立華說,公司目前開始研發一項新的技術,也是數字化設計制造(DDM),“我們自己研發了服裝數字化設計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提高服裝研發、設計的效率,極大降低成本。”

  朱立華說,迪尚集團在2017年打造了一個叫做DCCM的公司,也就是高級服裝定制,“我們給顧客開發了一種叫智能鏡的技術,鏡子擺在顧客家里,鏡子里面聯通公司的后臺,顧客在家里就能看見自己全比例的模型,可以在模型上看到效果”,通過這個模式,可以去處庫存,實現工廠直接面對顧客。

  同樣,作為一家不斷尋求創新與突破的企業——魯花集團,一直在食用油方面下大功夫和氣力,很多創新成就逐漸引領行業邁向新的制高點。

  據魯花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近年來,為推動我國食用油消費提質升級,積極創新與探索,開啟了高油酸花生良種的研究、繁育和推廣,目前已在全國推廣高油酸花生良種基地十多萬畝。該品種具有“油酸含量高、出油率高、產量高“等優良特性,推動了我國花生良種的第六次更新換代。

  目前,魯花高油酸花生油已正式上市,油酸含量達75%以上,引領了老百姓的餐桌健康新時代。

  此外,作為一家已經走過一甲子的濟鋼集團,曾在短短33天,安全有序地關停650萬噸鋼鐵產能。公司黨委副書記王景洲介紹,近兩年來,濟鋼借力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戰略機遇,轉型發展全面起勢。2018年,濟鋼年實現銷售收入147億元,利潤2.19億元。

  搶奪產業鏈高端

  在新舊動能轉換戰略的推動下,也還有一些企業,正搶奪產業鏈的高端。

  青島本土企業明月海藻從一家小小的制碘廠,到擁有“一個中心、三大基地、六大產業”的國際化集團公司,再到中國海藻生物行業領軍企業、青島新五朵金花之一——“海洋之花”。

  目前,公司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基地,可以說,明月海藻逐漸走出了一條海洋生物產業發展的特色之路。

  明月海藻工作人員徐玉強表示,公司之前是做原料產業,相當于給別的企業提供原料,也就是初級加工,“我們現在通過科技創新,利用產出的原料,雖然也有少量賣給別人,但更多的是通過深加工,生產自己的產品”,他說,利用這樣的基礎,公司還開發了第三產業,比如旅游、研學等現代服務業,并通過該形式,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海藻產業的認識,“從之前的初級加工到現在的全產業鏈發展。”

  據介紹,圍繞產業的高值化發展,明月集團延伸海藻健康食品產業鏈條,引進了具有日本先進技術的海祥營養食品公司,主要開發海洋營養兒童食品,今年7月份即可投產,一期工程年產值可達2億元以上。

  而作為致力于構建自身高端裝備制造能力的公司,自2008年5月上市以來,歌爾實現了年均約40%的高速增長。目前公司在聲光電零組件、智能穿戴、智能音頻、虛擬/增強現實、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產品出貨量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歌爾股份意在通過“智能制造+”促進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其品牌公關總監劉爽說,歌爾股份一方面全面實現底層設備與系統數據流的全貫通;另一方面,公司構建統一的工藝規劃平臺,有效連接產品研發系統和制造執行系統,從而釋放公司效率、成本空間。

  劉爽說,未來,歌爾股份將重點打造以“數字化工廠”和“個性化制造”為核心的歌爾“智能制造+”新模式。

  另外,在青特集團長期致力于技術研發的楊朝會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正加快淘汰低附加值鑄件以及低柔性及低精度專用設備,加大精密及高附加值產品比例以及高精度、智能化設備的引入。”

  楊朝會說,產品的升級離不開新技術的應用,通過對新技術進行研究并在新產品中進行應用,不斷進行產品的升級換代,比如高功率密度技術已經批量在現有產品中應用,公司目前正在研究五十萬公里免維護技術、分時潤滑技術、新能源技術等前瞻性技術,滿足未來的需求。

  成績并非虛言

  自山東獲得首批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批復以來,到目前將近2年的時間,董彥嶺說,總體來說,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取已經取得十分不錯的成績,雖然經濟增速有點放緩,但是高新技術占比得到明顯提高,質量也得到明顯提升,整個進展比較順利。

  上述表述可以通過多項經濟指標加以佐證。

  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山東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貢獻率達到19.1%,比一季度提高3.1個百分點,其中智能消費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2.9%和14.7%。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新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光伏電池、城市軌道車輛、光電子器件、服務器等新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9.4%、35.0%、20.7%和13.3%。消費升級帶動明顯,限額以上單位可穿戴智能設備、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分別增長37.2%和122.4%,與文化消費相關的家用視聽設備、照相器材、圖書報刊等商品保持旺銷。消費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5.9%,同比提高5.0個百分點。

  另外,外貿動力轉型,上半年,山東一般貿易出口占比為69.6%,高于加工貿易出口占比43.9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占比為37.3%,高于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占比18.4個百分點。

  除了產業、產品的轉型,產業結構也得到明顯的調整。

  記者了解到,在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培植壯大新經濟等政策影響下,2018年,山東二、三產業實現持續快速發展。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山東三次產業新登記企業分別為1.3萬戶、12.8萬戶、40.5萬戶,分別占比2.4%、23.4%和73.2%。與2017年同期相比,第二、三產業企業分別增長10.7%和15.8%,保持穩定快速發展態勢。

  不過,董彥嶺也提醒道,在舊產能去除的過程中,新產能還未被完全得到激發,“整個轉換的過程中也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陣痛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