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地治揚塵用上AI人工智能,青島“智慧工地”建設領跑全省
長槍短炮治理工地揚塵,PM10降好幾倍,10月29日-30日,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召開全市千余建筑工地施工現場揚塵防控觀摩會,工地揚塵治理首次用上人工智能。

在位于李滄區沔陽路的越秀天悅海灣項目主會場,記者看到,從工地的圍墻開始就有噴霧降塵設備,進入工地更是長槍短炮除塵降塵各種設施,施工單位中建五局項目經理趙永爭介紹,以前工地降塵主要用洗車機、噴淋和霧炮等老三件,效果不理想,今年以來增加了很多高科技的新設備:比如可覆蓋7000多平方米的高壓遠程噴霧系統;能去除2.5微米以上的粉塵顆粒的新型裸土覆蓋固塵劑;帶吸塵裝置的自動吸塵式錨桿鉆機。

在工地現場,像這樣的除塵降塵設備共有14鐘,工地雖然與居民區只有一墻之隔,但在現場,由于一整套除塵降塵的“兵器”的得力運作,工地上沒有出現肉眼可見的暴灰起塵,周邊的道路、綠植上,也沒有出現灰塵覆蓋的臟亂現象。“通過揚塵管控三道防線、14般兵器,我們建筑工地現場的PM10濃度數值(ug/m3),從160以上降低到40以下,遠低于政府規定的250。”趙永爭說。

在市北區南京路科技創新園分會場,施工單位中青建安、海川建設實地展示了生活區綠化、堆土固化、作業面苫蓋等工地內裸露土地精細化防塵措施,并將可降解聚酯防塵布、可降解固塵劑取代傳統防塵網的優勢特點進行了對比展示。在澳門路小學分會場,施工單位中建八局四公司實景演示了通道式重型車輛洗烘一體機。“重型運輸車輛違規行駛、超載、不沖洗甚至闖崗、不聽從現場指揮的現象一直是現場管理的難點。”中青建安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部負責人朱騫說。

人工智能讓工地防塵防控更“智慧”,記者注意到,這些防塵裝備不僅實現“一鍵控制”,還能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實現相互關聯、配合作業。“我們的目標是,黃土不見天,車輪不沾泥,工地無揚塵。”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勇介紹說,自今年4月開展“建設工地揚塵治理攻堅戰”以來,青島逐一排查、重點突破,先后采取“五位一體”監管模式累計開展現場巡查檢查6500余次,約談相關主體責任人400余人。
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質監站站長、揚塵辦主任孫雷說,青島的揚塵治理在全國范圍內博采眾長各類揚塵防控措施,創新在施工現場引進人工智能,走在了全省甚至是全國的前列,不僅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揚塵對周邊環境、大氣質量的影響,也充分的兼顧了實際施工作業的客觀條件,截至目前,全市1294個建筑工地全部納入揚塵源管控清單。市南、市北、李滄、嶗山4個區341處在建工地圍擋微霧實現全覆蓋。下一步,青島計劃總結現有試點工作,將可復制、有實效的各項揚塵管控措施向全市推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