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數據,不用再東奔西跑證明“我媽是我媽”。11月11日起,濟南在全市推廣落戶“無證明”新政,對房產、社保、結婚證、出生醫學證明等7類可以政務共享的信息,市民辦理落戶時,不必再像過去一樣提交紙質證明,僅憑一張身份證,就能辦理落戶。
光憑一張身份證 5分鐘就給妻子落了戶
近日,家住濟南天橋區的張先生來到緯北路派出所,準備給妻子辦理落戶手續。因為離家近,他就先到派出所咨詢一下,辦理夫妻投靠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說來也巧,他戶口所在的緯北路派出所正試點辦理戶口“無證明”模式。“你結婚是在濟南嗎?”民警首先詢問。
得知張先生和妻子是在濟南領的結婚證后,民警接過張先生遞過來的身份證,通過身份證讀卡器,很快查詢到張先生的結婚登記信息、房產登記信息。于是,民警在電腦上點點鼠標,張先生雖然沒出具結婚證、房產證,卻不到5分鐘內,就當場辦理了夫妻投靠落戶業務。
“這也太快了吧!”原本只是來咨詢的張先生,毫不費力就為妻子辦完了落戶手續,他又驚又喜。“我原本以為需要回家準備結婚證、房產證的原件、復印件,沒想到,現在一個身份證就辦了……”
原來,民警雖然沒收取張先生的各種紙質材料,但已悄然完成了證明材料的核實工作。民警通過政務信息共享數據,從相關部門直接調取使用,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共享政務數據 7類信息不需再提供紙質證明
10月31日下午,記者從濟南市戶政業務與社會數據聯網應用工作部署會上獲悉,為了讓群眾“少跑腿”、“一次辦好”,根據山東省“數聚賦能”和濟南市“無證明城市”建設要求,濟南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在現有業務系統基礎上,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實現了戶口辦理“無證明”。
會上,通過PPT和現場系統操作演示,展示了緯北路派出所試點的情況,以及落戶“無證明”新政的工作機制。目前,通過與濟南市政府其他各部門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公安部門可實現本市5部門7類信息共享應用,具體包括2018年以來人社部門的社保繳費信息、職稱信息,民政部門的結婚登記信息,衛健部門的出生醫學證明信息、死亡醫學推斷書信息,國土部門的不動產信息,市場監管部門的企業登記信息。
市民前往派出所辦理落戶時,民警通過機器讀取身份證,即可實現聯網查詢共享信息,對之前需要提供相關證明的,無需再提供紙質材料。
目前,只是先期探索嘗試,后續隨著各部門業務數據不斷完善更新,能夠共享的數據范圍將不斷擴大,比如學歷信息等。
記者從會上獲悉,從11月11日起,全市派出所將全部實行新的辦公模式,打造“數聚賦能”應用示范樣板和戶“證”網來品牌,由“減證明”向“無證明”轉變,最終實現“證明材料信息化、戶籍檔案電子化、遷入落戶實時化、群眾辦事無紙化”。需要說明的是,“無證明”不等于“零證明”或不需要證明,而是由申請人提交證明轉變為通過政府信息共享直接獲取證明。
落戶只需跑一趟 當場拿到戶口簿
從常見的落戶情形來說,居住落戶、就業落戶、投靠落戶最為常見。過去,市民辦理這些情形的落戶時,都需要逐級審批等待,往往一等就是十天八天。如此一來,市民就需要在提交申請時跑一趟,等業務完結時再跑一趟。而今后再辦理落戶業務,市民只需要跑一趟腿,當場就能拿到戶口簿。
記者從現場會上獲悉,濟南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決定,今后除了主項變更等部分業務需要分局進一步核準外,其他戶口遷移業務一律在派出所“一次辦成”。其中,居住就業落戶取消分局10個工作日審批時限,下放審批權限,實現派出所當場批結;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成年子女、部隊家屬隨軍落戶取消5個工作日審批時限,由派出所當場批結,市民辦理業務“立等可取”。
同時,隨著戶籍管理電子化、信息化,群眾在派出所辦理業務時,同步實現落戶軌跡的留痕,便于市民在全市任一派出所查詢戶籍資料,實現“服務有溫度、管理無感知”。
下一步,公安機關還將對歷史檔案進行電子掃描,逐步實現歷史紙質檔案的電子化,解決以往檔案難以查找,歷史檔案長期保存破損毀壞難以辨認等問題。
11月11日起濟南推廣
“無證明”新政
5部門7類信息可共享 (2018年以來)
①人社部門的社保繳費信息
②職稱信息
③民政部門的結婚登記信息
④衛健部門的出生醫學證明信息
⑤死亡醫學推斷書信息
⑥國土部門的不動產信息
⑦市場監管部門的企業登記信息
市民只需持身份證,即可聯網查詢,不再需提供紙質材料
戶口遷移“一次辦成”
除了主項變更等業務需分局進一步核準,其他戶口遷移業務一律在派出所“一次辦成”。其中:
◎居住就業落戶取消分局10個工作日審批時限,派出所當場批結;
◎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成年子女、部隊家屬隨軍落戶,取消5個工作日審批時限,派出所當場批結。
生活日報首席記者 吳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