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記者從濟南交通局獲悉,省道102章丘繞城段將于11月28日8:30放開交通,正式通車!省城第三條區縣“小繞城”提前5個月揭開面紗,章丘區新增一條“繞城而走”的高標準快速通道。

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
據悉,省道102章丘繞城項目全長約25.5公里(新建約21公里),起于現有的S102與X301潘王路交叉處,向北改建潘王路,穿過桃花山東南側后與S241交叉,于王白莊西北到達終點與現有S102銜接。全線采用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
原省道102章丘段全長33.9公里,是章丘區公路主動脈之一,曾經發揮了重要的交通引領作用。但是隨著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原省道102章丘段平交口多,穿過多個街鎮、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混行、噪音污染、安全隱患大等問題不斷涌現,已無法滿足國省道公路快速集疏運功能要求,并影響了城市格局的進一步拓展。
項目通車后,章丘區境內將新增一條“繞城”道路,將原省道102章丘段的重載交通引向外圍,“穿城”變“繞城”,不僅通行時間大大減少,對減少城區交通壓力、提升公路安全和路網服務水平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原有省道102城區段將作為市政道路,近鄰的百脈泉群景區布局規劃將更加靈活,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切實做到了還路于民。同時新增約74平方公里城市發展空間,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更好的交通基礎設施支撐。

主體工程與環保工程同步實施,波形梁護欄與環境渾然一體記者了解到,省道102是全市首條主體工程與中分帶環保工程同步實施完成的國省道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濟南市交通公路部門注重加強科學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推動公路高質量發展,項目交工檢測質量鑒定得分98.8分,達到優良等級。
積極推行6S管理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打造整齊、清潔的工作現場,提升工程整體建設水平;加強信息化管理,全線安裝25套高清視頻監控系統、4套智能環境實時監測系統、現場配備2臺無人機,大大提高了質量、安全、環保工作的監控覆蓋面。
使用濟南市普通國省道新改建項目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對項目的投資及進度等情況的實時跟蹤;以繡江河大橋、漯河大橋為試點,推進BIM模型應用,有效指導后續施工作業。實行“六同步”建設管理理念,力求主體工程與地方配套工程(綠化、環保、交警燈控信號、客運公交站點、養護工區)同步實施。

據悉,章丘繞城項目被定位為“人文生態品質路”。潘王公路改建段施工利用原路面水穩銑刨料并摻配碎石作為路基填料,質量滿足規范要求,銑刨料利用率達到100%,有效減少資源浪費。
瀝青混凝土拌合站加熱使用天然氣代替有害氣體排放較高的柴油、重油作為燃料,推動場站清潔能源的合理運用;推廣水泥穩定碎石拌合站實施震動拌合技術,降低水泥用量,節約資源;波形梁護欄摒棄了原有的高污染的鍍鋅工藝,采用節能環保的綠色環氧鋅基涂層,做到了與路線線形、周圍環境充分結合、渾然一體。
工程沿線穿過多處采空區,地質不穩定,在設計中采用采空區注漿工藝,嚴格控制注漿壓力,通過檢測達到了預期處置效果,滿足規范要求;施工過程中根據需要購置了全自動滾焊機機,大大提高了樁基、立柱鋼筋籠加工和路基壓實的施工質量;在路基邊坡施工時使用新型平板夯,有效提高了路基邊坡施工效率。
國道105、220及省道101正在升級
省道102章丘繞城段是省城4條區縣“小繞城”中第三個通車的項目,目前,濟南交通局正同步加緊推進第四條區縣“小繞城”——國道105平陰繞城段、濟齊大道(省道101)及國道220長清南段等普通國省道“Pro”升級項目建設。
同時,高速公路“8+8”項目、“四好農村路”建設及農村村內道路硬化工作也在加快實施。濟南交通局緊緊圍繞“創新、智能、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力推動新時代省城交通運輸事業實現新跨越、新發展,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堅實交通保障。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劉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