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記者從濟南市城管局了解到,經過2018、2019年兩年的立法調研,目前濟南市垃圾分類初步的立法草案已經完成,已列入2020年立法審議類項目,確保2020年底前出臺濟南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
“這個法規的出臺意味著整個垃圾分類的工作有法可依,對前端的居民、單位的垃圾分類投放會有強制性的要求,違反相關規定的會有相應的處罰措施。”濟南市城管局生活廢棄物管理處主任科員陳振華告訴記者。“根據上海、廈門等前期已經出臺立法的城市,我們已經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回來以后結合濟南市實際情況,對符合濟南市情況的進行采納,不符合的進行調整,初步形成了草案。”
記者了解到,2020年針對公共機構和非居民單位,會出臺區別化的收費政策。陳振華表示,每一項分類能利用的越多,垃圾處理費就越少。也就是說垃圾分類分的越好,收費就越少。“未分類的混合垃圾整個收運,垃圾費是最高的,分的越細越好,相關的收費越低。”
據介紹,針對生活垃圾四分類,在末端處理設施建設方面,現在有害垃圾已經建成了從前端投放、收集運輸到末端處理的完整的閉環體系,下一步要不斷擴大前端投放的覆蓋面。可回收物方面,濟南市城管局已經配合商務部門對全市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進行初步摸底,下一步將配合商務部門對再生資源可回收物體系進行完善和規范。
對于其他垃圾的處理體系來說,現有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比較完善,廚余垃圾目前單獨的處理體系還比較欠缺,現在已經在長清馬山規劃了末端集中處理設施,初步規劃規模為600噸/天,正在進行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而在集中的廚余垃圾設施建成之前,主要采取就地處理的模式。“10月份已經印發了就地處理的試點方案,在今年年底之前開展50噸每天的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試點。”陳振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