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wǎng)12月10日訊 大雪節(jié)氣過后,本應氣溫漸低,降水漸多。但近期山東無明顯強冷空氣,溫度持續(xù)回升,大氣靜穩(wěn),擴散條件轉差,自12月7日,開始出現(xiàn)大霧天氣。與之伴隨而來的,則是一輪大范圍的重污染天氣。昨天下午,大霧天氣持續(xù)發(fā)展,記者來到山東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預報員對此輪污染天氣進行了分析。
全省淪陷,15市達到重度污染
經(jīng)歷了前幾日的大霧天氣,沒曾想昨天特強濃霧“加量不加價”,依然持續(xù)不消退。昨天上午,出門上班的你有沒有在大霧中迷失了方向?連續(xù)三天,山東大霧預警升了降,沒過多久又升,今冬首個紅色預警中,多地感受到了特強濃霧的威力。比如昨天早上,濟南、聊城、德州、濱州、東營等9市大霧彌漫,能見度不足50米。受大霧影響,截至昨天早晨8點,全省已有超200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因霧封閉或限行。
伴隨著濃霧緊跟而來的還有重污染。我省7日開始發(fā)生的這次大范圍中至重度污染。7日,除威海和煙臺外,其余14市為輕至中度污染,并且多個城市出現(xiàn)了小時重度污染。8日,污染范圍進一步擴大,污染程度進一步加重,除半島3市外,其余13市均達到了中至重度污染,其中東營、濰坊、泰安、聊城、濱州、菏澤為重度污染。9日,中至重度污染過程仍然持續(xù),從下午1點的實況圖來看,除威海外,其余15市均達到了重度污染。
昨天晚上21時,山東省氣象臺再度將大霧黃色預警信號升級為大霧紅色預警信號。持續(xù)不散的大霧升級為特強濃霧,聊城、德州、濱州、東營、濟南、泰安、淄博、濰坊、濟寧、青島和煙臺等11市的部分地區(qū)能見度還不足50米。預計今天上午,上述地區(qū)的特強濃霧仍將持續(xù),將影響早高峰市民出行。
多重影響,細顆粒物快速增長累積
每年秋冬季污染天氣都會多發(fā),這次范圍大、影響時間較長的污染是如何產(chǎn)生的?昨天下午,省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預報員王桂霞介紹,受大范圍的特強濃霧、小風、逆溫、氣流輻合等不利氣象條件綜合影響,污染物難以擴散,導致細顆粒物快速增長并累積。
“大氣的相對濕度很高,顆粒物吸濕增長、二次轉化較快,PM2.5濃度快速上升。”王桂霞解釋說,“比如土倒上水體積可能會膨脹,再加上氮化物和硫化物等成分,原來達不到顆粒物標準的可能二次轉化形成顆粒物。”而在近地面目前形成了大范圍的逆溫層,風速小,垂直擴散和水平擴散都較差,快速增長的顆粒物不容易擴散,在本地不斷累積。“穩(wěn)定的大氣層結下我省就像被罩起來,污染物擴散不出去,污染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地理因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王桂霞介紹,9日全省出現(xiàn)大范圍的氣流輻合,極速吸濕增長的顆粒物在我省匯聚,濃度不斷攀升,加重了本次污染,多個城市還出現(xiàn)了小時嚴重污染。“與平時風向不同,氣流輻合時風是對著吹,線上污染物是最高的,我省恰好處于槽區(qū),受影響較大。”
短暫緩解,周末重污染“反撲”
據(jù)專家分析,生成霧和霾的氣象條件基本一致,尤其是冬季在大氣比較穩(wěn)定,對流不活躍的情況下,經(jīng)常會看到“霧霾”同行。“一般在水汽濕度較大的情況下會在近地面形成霧,如果此時污染物較多就會出現(xiàn)霾,屬于一種伴生關系。”專家表示,此次形成霾的主要污染源為汽車尾氣、揚塵等也稱細顆粒物。由于冷空氣不活躍,霧和霾并存的天氣還會持續(xù)。像濟南,12月9日16時繼續(xù)發(fā)布大霧橙色預警信號,7日晚上發(fā)布的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也仍在持續(xù)。
王桂霞介紹,根據(jù)目前情況看,10日中午前后受弱冷空氣影響,北部地區(qū)的擴散條件開始好轉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是中南部地區(qū)依然有氣流輻合,擴散條件較差,污染過程可能仍會持續(xù)。11日,受持續(xù)性冷空氣影響,冷空氣作用增強,持續(xù)多日的污染過程有望結束,預計到夜間全省空氣質量有望降至良好水平。
然而,這場冷空氣和污染天的“拉鋸戰(zhàn)”沒有結束。預計12日之后,我省總體上受偏南氣流和弱冷空氣交替影響,擴散條件較差,13日和15-16日可能再出現(xiàn)兩次污染過程,但受間歇性冷空氣影響,13日過程預計程度較輕,以輕中度污染為主,15-16日由于污染累積時間較長,以中到重度污染為主。(據(jù)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