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市城市醫聯體建設時間表確定 2020年底將完成覆蓋二級以上公立醫院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0日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 號)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開展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國衛醫函〔2019〕125 號),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濟南市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城市醫聯體網格化布局管理,近日濟南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等 6 部門制定了《濟南市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今天在濟南市城市醫聯體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對該實施方案進行了發布和解讀。
方案工作目標為:到 2019 年底,全面啟動城市醫聯體網格化布局與管理,在現有城市醫療集團的基礎上,將市內 11 個區(歷下區、市中區、槐蔭區、天橋區、歷城區、萊蕪區、鋼城區、濟南高新區、南部山區、 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萊蕪高新區)劃分為東、西、南、北、中 5 個服務區域,整合區域內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建設有明顯成效的城市醫聯體,初步形成由三級綜合醫院(或者納入三級綜合醫院管理的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康復、護理等其他醫療機構參加的城市醫聯體管理模式,逐步達到人員上下流動、資源整合共享、患者雙向轉診“三個暢通”,優質醫療資源和上級醫院普通門診患者“兩個下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一個提升”的目標。扎實推進濟南市臨床整合醫療中心和臨床精品特色專科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省區域醫療中心,為城市醫聯體建設提供較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技術和業務能力支撐。到 2020 年底,濟南市城市醫聯體建設覆蓋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格化布局和管理、運行、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把城市醫聯體建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形成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和規范、有序、順暢的分級診療就醫秩序。
在今年8月1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關于開展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國衛醫函〔2019〕125號)有關要求,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結合醫療資源需求與布局等因素,確定了118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城市,著力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其中,山東有7個城市被確定為試點,分別為:濟南市、東營市、濟寧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臨沂市。濟南市作為山東省被確定的七個試點城市之一,將按照《濟南市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實施方案》完成以下主要任務:
(一)著力構建城市醫聯體管理新模式
將濟南市內11 區劃分為東、西、南、北、中 5 個服務區域,形成 5 個網格。 其中東部區域將歷城區作為 1 個網格,市第三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西部區域將市中區、槐蔭區、南部山區作為 1 個網格,市第五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南部區域將萊蕪區、鋼城區、萊蕪高新區作為 1 個網格,市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北部區域將天橋區、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作為 1 個網格,市第四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中部區域將歷下區、濟南高新區作為 1 個網格,市中心醫院為牽頭單位。網格內其他各級各類醫院〔不含省屬(管)醫院〕、疾病防控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康復護理機構等為城市醫聯體成員,由城市醫聯體牽頭單位統籌負責網格內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診治、康復護理等工作。 城市醫聯體各成員單位要形成資源共享、分工協作的管理模式,逐步實現人才共享、業務協作、質量管理、績效考核、遠程醫療、處方流動、藥品耗材目錄、藥品耗材配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一體化”管理,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縱向下沉和高效利用。
(二)著力建立城市醫聯體管理新機制
1。完善城市醫聯體治理機制。探索建立黨委、政府牽頭,相關政府部門和利益相關方參與的管理委員會,統籌城市醫聯體規劃建設、投入保障、項目實施、人事安排和考核監管等重大事項。衛生健康部門負責日常工作組織協調,城市醫聯體單位負責醫療等日常業務管理。2。完善城市醫聯體管理體系。城市醫聯體探索實行理事會管理,組建理事會、監事會和管理中心,分別負責城市醫聯體的決策、監督和執行。3。完善城市醫聯體人事管理。探索實行城市醫聯體在編制總量內統籌使用編制。統籌城市醫聯體內人員招聘、培訓、調配和管理,實行全員崗位管理,按照“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人崗相適、以崗定薪”的原則,打破單位、科室、身份限制,逐步實現城市醫聯體內人員合理輪崗、有序流動、統籌使用。
(三)著力完善城市醫聯體運行新機制
1。實行醫療資源共享。鼓勵牽頭醫院設置或者社會力量舉辦醫學影像、心電、檢查檢驗、病理診斷和消毒供應等資源共享中心,實現城市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資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標同質、服務優質高效。
2。實行財務管理統一。每個城市醫聯體內要設置專門部門承擔城市醫聯體財務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會計核算、價格管理、資產管理、會計監督和內部控制工作,逐步實現城市醫聯體內財務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統籌運營。加強城市醫聯體內審管理,自覺接受審計監督。
3。實行藥品耗材管理統一。以每個城市醫聯體為單位,探索建立內部統一藥品耗材管理平臺,設立采購賬戶,統一用藥目錄,藥品價格實行統一談判,統一城市醫聯體內藥品、醫用耗材編碼,實現統一賬戶、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支付。以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為引領,實現用藥目錄銜接、采購數據共享、處方自由流動、一體化配送支付。鼓勵跨城市醫聯體、跨區域聯合
采購。
4。實現信息平臺統一。依托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強城市醫聯體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的信息平臺建設,便捷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健康管理、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遠程醫療等服務。推進檢查檢驗結果查詢、推送與互認,移動支付、出院患者床旁結算、門診患者診間結算等服務的信息化建設,逐步做到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逐步實現城市醫聯體內醫療衛生信息有效共享和互聯互通。
(四)著力健全城市醫聯體保障新機制
1。落實財政投入經費。2。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積極推進以城市醫聯體為單元實行醫保總額打包付費等多元復合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醫保總額預算、結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擔”的激勵約束機制。3。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動態調整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醫療服務收費項目,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4。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兩個允許”,即“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要求,建立符合醫療衛生行業特點和城市醫聯體發展要求的薪酬制度,合理確定和動態提升醫務人員薪酬水平。充分落實內部分配自主權,醫務人員收入由城市醫聯體自主分配,建立以崗位為基礎,以績效為核心,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內部分配機制。5。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市衛生健康委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醫療聯合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國衛醫發〔2018〕26 號)有關要求,制定完善城市醫聯體綜合績效考核辦法,會同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城市醫聯體年度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醫保償付、薪酬總量等掛鉤。績效考核要以公益性為導向,突出職責履行、功能落實、醫療質量、公共衛生任務完成情況、費用控制、運行績效和群眾滿意度等考核指標。各區衛生健康局要指導城市醫聯體完善內部考核管理,考核結果與醫務人員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薪酬待遇等掛鉤。
(五)著力完善城市醫聯體內分工協作新機制
1。明確醫院功能定位。城市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要結合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落實自身功能定位。城市醫聯體牽頭醫院以建設區域性綜合或專科醫療中心為發展方向,發揮市級急危重癥救治中心、疑難復雜病例會診中心、重大專病防治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科學研究中心功能,主要承擔區域內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診治工作,提供日間手術、日間化療等日間服務,提升服務效率,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輻射帶動責任區域內整體醫學水平提高。各牽頭醫院要主動將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后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癥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下級醫院或者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繼續治療和康復,加強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為患者提供一體化、便利化的疾病診療—康復—長期護理連續性服務,推動急慢分治模式落實。
2。落實防治結合要求。城市醫聯體牽頭醫院負總責,完善醫防協同工作機制,做到防治服務并重。城市醫聯體內設置公共衛生或健康促進管理中心,統籌推進防病工作。主動吸納區域內婦幼保健、慢病管理、康復護理等機構參加城市醫聯體,充分發揮專業機構的作用,推進疾病三級預防和連續管理。城市醫聯體內牽頭醫院在做好疾病診療工作的基礎上,指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落實公共衛生職能,注重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作用,共同做好疾病預防、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
3。加強技術業務協同。城市醫聯體牽頭醫院要充分發揮技術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區域內醫院重點學科、專科和專病中心發展,推動區級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癌癥中心、脊柱關節疾病診療中心、眼病診療中心、口腔疾病診療中心、傳染性疾病防治中心、精神疾病防治中心建設。城市醫聯體牽頭醫院要加強對成員單位的指導,通過專科共建、教育培訓協同合作、科研項目協作等多種方式,重點幫扶提升成員單位醫療服務能力與管理水平。要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制定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分級診療技術方案要求,制訂雙向轉診標準與規范,優化雙向轉診流程,建立城市醫聯體內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逐步實現有序合理轉診。加強慢性疾病管理,探索制訂一體化臨床路徑,為患者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服務。
4。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實團隊簽約要求,依托城市醫聯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師和醫院專科醫師組成簽約服務團隊,在網格內推行以家庭為單位全覆蓋、家庭成員分類管理、重點人群應簽盡簽的簽約服務,形成全科與專科聯動、簽約醫生與團隊協同、醫防有機融合的服務工作機制。針對普通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探索設立菜單式簽約服務包,提供個性化簽約服務。完善個人、財政、醫保分擔的簽約服務籌資機制,實施門診醫療費用包干制度,對經家庭醫生上轉的患者提供免診查費、免健康管理費、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服務;對下轉的慢性病或康復期患者進行醫療服務跟蹤和指導,讓家庭醫生真正成為群眾健康的“守門人”。根據轄區居民健康管理需求,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評價評審和社區醫院特色專科建設,形成上下轉診和雙向轉診架構,推進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充分發揮公立醫療機構承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在城市醫聯體建設中的優勢在城市醫聯體建設中,要充分發揮濟南市公立醫療機構延伸舉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優勢作用
主體醫療機構與其承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在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藥品耗材目錄、藥品耗材配送等各個方面實現“全面統一”。結合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要重點推進城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在人員、技術、設備、服務、管理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實現城市醫聯體內部醫療服務質量同質化。各區縣政府相關部門要按照辦醫權責,努力構建政府主導,衛生健康部門實施,相關部門聯動,社會和居民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要進一步落實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尤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房屋建設、人員經費保障等職責,推進完善與居民健康需求相適應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堅持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不斷整合醫療資源,為居民提供公平、高效的基本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充分體現政府辦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公益性和可及性。
組織保障
濟南市衛生健康、發展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市場監管、醫保、中醫藥等部門將建立部門協調推進機制,明確各自職責,發揮政策疊加作用,加強工作協同,形成改革合力,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
閃電新聞記者 亓廷廷濟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