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滕州市民王女士在滕州市荊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幫她的母親進行慢性病醫保報銷時發現,每次報銷應給的錢和實際拿到手的錢會稍微有出入,總是被抹去了幾毛錢的零頭。后來,她向醫院反映過,雖然那名工作人員退了她幾毛錢,但是在溝通的態度等方面上讓她不能接受。除此以外,她還對收取診療費以及每次有限制金額等問題存在疑問。最終,她選擇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爆料,希望通過媒體能夠解決她的一些質疑。
10日上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見到了王女士。據王女士介紹,她母親患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今年夏天通過了慢性病醫保的審核,大概從7月份開始她到滕州市荊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幫她母親拿藥報銷。起初的一個月,除去個人支付的部分,她也沒留意報銷錢的問題。大概從9月份開始,她發現報銷后有幾毛錢的零頭沒給她,因為是第一次發現,而且當場她沒有提出,不過從此她就開始留意這件事。王女士下次再去報銷時,發現依然沒有給她幾毛錢的零頭。“錢雖不多,但是我認為不妥,于是我就想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了反映,她們答應會開會講這件事。”王女士說,雖然向醫院反映過,但是后來的報銷還是沒有給我零頭。

王女士介紹,上周四她又去報銷,工作人員接著就抱怨說她自己沒有查清楚零錢,少了也不當面講,不該去找領導等等,同時補給了王女士兩毛多錢,說是上次欠的。“我現場看她態度不是很好,也有點生氣,沒說什么就走了,但回到家后一算,還是少給了我一毛多。”王女士說,除此以外,她還有些疑問,比如,每次去給拿藥都要重新收取3塊錢的診療費,而且這3元還不能報銷。由于王女士的母親一月大概需要1000元左右的藥,因為限額,王女士每次只能買300左右的藥,這樣一個月至少就要去醫院買3次藥,每次都收診療費。“我們都上班,老人生病又不能出門,幾乎每個星期都要耽誤上班的時間,原本國家的慢性病報銷是惠民的政策,但是現在卻讓我們很麻煩。”王女士說。
針對王女士反映的問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采訪了滕州市醫療保障局的相關科室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關于診療金這一塊,他們沒有明確的規定,因為荊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樣的醫院,沒有便民門診,所以應該都需要這樣一個診療的過程。而抹去零頭的這種現象是肯定不允許的,即使沒有零錢,也必須給當事人說清楚,然后下次補上。至于限額是為了避免過度醫療,保障患者正常用藥,如果患者藥量如果真的比較大,是可以進行申請。10日下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和滕州市醫療保障局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荊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那里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她們的確曾接到過市民的反映,但是這種現象絕對不是普遍現象,而且絕對是不允許的。下一步,他們一定會備好零錢,即使偶爾沒有零錢,也一定會端正態度和當事人好好解釋,做好服務。如果有特殊情況的患者,可以及時給她們溝通協調。